歷史上的8月10日發生的大事件

我國首枚CPU“龍芯1號”誕生

2002年8月10日(農曆2002年7月2日),我國首枚通用高效能微處理晶片“龍芯1號”誕生。胡偉武2002年8月10日清晨6時零8分,在我國計算機領域裡值得永遠銘記。從那一刻起,中國人結束了只能用外國人的CPU造計算機的歷史。翻開中國計算機事業這個嶄新一頁的是胡偉武,他帶領科研人員以高度的愛國情懷和創造精神,成功研製我國首枚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通用高效能微處理晶片———“龍芯1號”。2002年7月初,在“龍芯”最佳方案版圖設計提交前,胡偉武團組經過3天3夜的加班,終於完成了版圖設計。檢查時,測試報告顯示:最大延遲和佈線分析出來的延遲不一致。這是由於對跨時鐘域的約束與實際不符。然而,重新佈線已來不及,胡偉武決定手工改版圖,24小時後修改完畢,降低延遲0.6ns。當天下午5時,測試又發現一個失誤,導致整個處理器的1萬多個觸發器掃描鏈沒有根據要求連出來。如果不能在交付方案之前改好,整個方案都會流產。當晚8點,團組開會進行動員。胡偉武要求任何一個小的修改都必須是一個人操作、兩個人在旁邊盯著。在接下來的兩天兩夜,大家把1萬多個觸發器分成十幾條掃描鏈連出來了。直到完成了最後交付流片的所有工作,每個人都在方案書上籤了字。經歷了一個個不眠之夜,終於迎來了光明的一天。他們把按方案製作出來的晶片取名“龍芯”(英文名為Loongson)。胡偉武動情地說:“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集中了多種動物的優點,希望‘龍芯’也能不斷縮短與世界最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但是,少有人知道,“龍芯”的乳名叫“Godson”(意取“天之子”,諧音“狗剩”)。胡偉武之所以把龍芯取名“狗剩”,是想在研製之初起一個賤的名字,能夠發展得順利一些,為我們國家的資訊產業做出貢獻。胡偉武團組乘勝前進。2003年10月17日凌晨1點10分,一按電源開關,顯示屏一陣跳動,在啟動了一個簡單的BIOS系統之後,開始啟動Linux作業系統,一切都很順利,“狗剩2號”誕生了。凌晨4點30分,“狗剩2號”透過了所有測試。無比興奮的胡偉武拿出矽谷朋友送的一瓶“XO”,每人盛一紙杯慶祝。喝完酒後,大家根據事先的約定打車到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並去毛主席紀念堂向毛主席報告。“這一年是毛澤東主席誕辰110週年,而這款晶片是我國自主研究開發的第一個64位的高效能CPU晶片,我們把它命名為‘MZD110’,並印在晶片的上面。”胡偉武如是說。2003年,第七屆中國“五四”獎章獲得者胡偉武在北京懷仁堂受到了胡錦濤的親切接見胡偉武出生於浙江永康的一個教師家庭。1986年6月,品學兼優的他在永康縣第一中學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年9月,胡偉武以浙江永康縣高考狀元的身份進了“中國科學家的搖籃”———中國科技大學。科教報國,成為這位科大學子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的不竭動力。1991年7月,他從中國科大畢業後,免試進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讀博期間,他師從著名計算機系統結構專家夏培肅院士,老院士身上的謙虛、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度的責任心使他受益終身。他在1995年6月完成博士論文初稿,一直到1996年2月29日才答辯,中間夏院士修改了26稿。他的這篇博士論文曾獲“中科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首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其中的一個獎勵就是公費出國。出國大門向他敞開了。從本科到讀碩士、博士,胡偉武一直是在國內,可以稱之為真正的“本土派”,而他更將自己戲稱為“土鱉派”。胡偉武認為:“國內的科研環境並不比國外差。特別是近幾年,國家每年投入的經費越來越多,國外哪兒找去?”因此,他心甘情願地做個“土鱉派”,一直留在國內搞科研。至今,在胡偉武抽屜裡,還有多張出國邀請函,因為“龍芯”,他捨不得出去,這些邀請函都過期作廢了。是什麼讓這位IT高手拒絕了出國和高薪的誘惑?是什麼讓龍芯組在人、錢、物都同國外研究所差距甚大的情況下做出了比他們更好的成績?胡偉武和他的團組說:“因為‘我的中國心’”!由於處理器晶片的研製具有難度大、週期長、成本高的特點,“容不得有半點疏忽,有時候一個很小的疏忽就是浪費納稅人數以百萬計的錢。因此帶領像龍芯這樣一個課題組做通用處理器這種複雜度的研製,需要十分小心,每天都是戰戰兢兢地過日子,尤其是製作快流片的前幾天,幾乎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為了按期完成任務,龍芯課題組常年堅持每週上6天班,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幾年來,我深刻感覺到,對於一個人或一支隊伍,連續兩三個月甚至半年的加班加點是可以忍受的,但連續幾年高強度的加班,尤其是從事的工作又有很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真的是很難的。”胡偉武深有感觸地說:“我有時候覺得自己比周扒皮還狠,但我們課題組的成員確實很玩命。有好幾次,我在早上六七點鐘開啟實驗室的門,發現有些人手裡握著滑鼠就靠在椅子上睡著了。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忍不住想落淚。但還是叫醒他們並讓他們接著幹。”他記得,有一次在深夜趁等計算機的執行結束,大家聊天,說到了生死。“有人說最不希望老死,看著自己的生命一點點耗盡。我們有一種觀點,我們現在落後這麼多,別人不比我們笨,如果大家都一樣一週5天一天8小時上班,恐怕很難趕上人家,唯有像當年搞‘兩彈一星’一樣拼命才行。”胡偉武常常把CPU課題組比作一個硬骨頭連隊,把自己比作連長,他和他的戰友們為龍芯傾注了太多的心血。連續幾晝夜加班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吃睡都在辦公室,困了就休息一會兒”。胡偉武說,自己在課題組中睡眠不是最少的,但也有一個星期沒有正經睡覺的經歷。“目前的處理器設計就好比一本書,雖然寫的內容很精彩,但還沒有印刷,80%的工作量還在後頭。”在胡偉武心裡,政府抓好軟硬體產業的協調發展,支援形成通用CPU等核心領域的基礎軟體與硬體的一體化發展,最終實現產業鏈多極共贏的和諧局面,是他和他的戰友們所期待的美好願景。溫家寶視察“龍芯課題組”是什麼力量支援胡偉武和他的團組呢?是毛澤東思想。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把中國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而形成的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大多數青年人都有自己的偶像,而我最崇拜的人是毛澤東。”胡偉武否認外界關於“講毛澤東思想是炒作、是作秀”的看法,認為自己是真心崇拜毛澤東、學習毛澤東思想。“這不是說著玩的,也不是為了宣傳,而是要實實在在地指導我們的實踐。因為沒有這個思想,我們就不能戰勝強大的對手與困難的;只要堅持這個思想,我們就必定能取得勝利。”胡偉武認為,毛澤東時代雖然漸行漸遠,但作為一代偉人,他的思想會一直影響今天甚至以後的中國人。如何將對毛澤東思想的態度從一種純粹的精神圖騰轉變為樸素的生存智慧與鬥爭哲學,胡偉武認為這有賴於在實踐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創新工作手段,不斷挖掘毛澤東思想中蘊含的超越具體時空侷限的那些精神寶藏與方法體系,用於啟迪並激勵年青一代:不必埋頭於西方哲學的晦澀論說,只要善於把毛澤東思想吃透用熟,就可以從容面對成長道路上的挫折與磕絆。毛澤東思想被胡偉武用在了指導龍芯產業化路徑上。他說:“如果滿足於像毛澤東所說的‘做個小軍閥,佔個小地盤’,龍芯很容易生存,但‘龍芯’是在‘打江山’。共產黨人從成立到建國走過了28年曆程,龍芯也是,不能滿足於小地盤。”他套用毛澤東《論持久戰》寫了一篇心得體會《論龍芯的持久戰》,來激勵自己,來激勵團組,圍繞龍芯處理器,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龍芯課題組已經成為一支富有戰鬥力的隊伍,一支在科研工作中能啃硬骨頭的隊伍,一支在專案攻關中攻無不克、守無不固的隊伍。近年來,龍芯黨支部先後獲得中科院“傑出成就獎”、“重大創新貢獻團隊”、“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團隊”、“先進基層黨組織”以及“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先進基層黨支部”等殊榮,中組部還將龍芯黨支部作為落實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的典型單位。胡偉武曾獲過中央國家機關傑出青年、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獎和“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獎勵或榮譽。對此,他這樣看待:“榮譽這個東西就像銀行裡的貸款,我不該有這麼多,但它非要貸給你,這是要還的。榮譽當然是一種鞭策,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年輕人千萬不要被這個東西捧殺。實際上科研人員離這種名利越遠越好。”胡偉武認為:“雖然現在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龍芯還很弱小,還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但我們每個人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相信中國自己的晶片必將開闢出一片江山,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