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8月6日發生的大事件

長江5年來最大洪峰順利過壩

2009年8月6日(農曆2009年6月16日),長江5年來最大洪峰順利過壩。2009年8月6日,長江5年來最大洪峰順利透過三峽,正向下游推進。受益於三峽水庫調蓄,長江下游干支流防洪壓力略有減輕,但沿江各地仍嚴陣以待確保洪峰順利過境。從8月6日8時開始,長江入汛以來最大洪峰開始透過三峽大壩,過壩洪峰流量55000立方米/秒。流量僅次於2004年9月8日出現的60500立方米/秒大洪水。安全監測資料表明:樞紐建築物在洪水透過時,各項指標均在規定範圍之內,近壩庫區沿岸地質未見異常,樞紐工程執行安全正常。為減輕長江干流湖北段及荊南四河防洪壓力,長江防總已從8月4日18時起,對三峽水庫實施攔蓄排程,最大下洩流量按不超過40000立方米/秒控制。三峽水庫水位從145米汛限水位緩慢上升,至6日20時壩前水位上升至149.40米。長江委水文局監測顯示,6日20時漢口站、沙市站水位繼續上漲,達到23.52米和41.42米,宜昌站水位50.84米略有下降,在三峽水庫啟動調蓄後,預計湖北長江河段水位將不會超過設防,荊南四河將普遍超設防,但不超警戒,防洪壓力大大減輕。針對本次長江、荊南四河出現的漲水過程,湖北省防汛部門專門召開了會商會,研究了應對長江河段和荊南四河佈防巡查的工作,要求各地按照預案規定,嚴格組織布防巡查,及時發現險情隱患,快速組織處置,確保防洪安全。在荊州松滋市、公安縣超設防的186.8公里堤段上,已有2253名幹部群眾在佈防巡查,目前尚未發現險情。點評:三峽開始發揮防洪的功能,感謝中國水利戰線的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