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啟動最大規模老齡國情調查
2015年8月1日(農曆2015年6月17日),我國將啟動最大規模老齡國情調查。全國老齡辦7月28日宣佈,以2015年8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4萬名調查員將進村入戶,進行為期一月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王建軍介紹說,第四次調查首次實現了在全國範圍的調查目標,老年人口總抽樣比為千分之一。共有31個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466個縣區,1864個鄉鎮,7456個村民居民委員會參與調查工作,樣本量達到22.368萬。您的戶籍屬於哪種型別?您享受了以下哪些醫療保障待遇?如果需要,您最願意在哪裡接受照料護理服務?您感到孤獨嗎?這些都是第四次調查問卷中可以直接反映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的問題。第四次調查問卷包括了老年人的基本狀況,家庭狀況,健康狀況,照料護理狀況,經濟狀況,宜居環境狀況,社會參與狀況,微權狀況和精神文化生活狀況。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口以年均增長100萬人的速度上升到0.24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增長到3500萬,慢性病老年人持續增多,空巢老年人口規模繼續上升,均已突破1億。孤寡空巢父母的晚年目前我國農村成年子女與老人同住的比重已下降到40%,空巢老人不得不承擔繁重的勞動,養兒不再防老。而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的覆蓋率僅為34.6%,月均養老金74元/人,鄉村養老院建設也遠遠落後。相比城鎮,中國農村老人更加脆弱。楊綵鳳,女,1945年生,河南省伊川縣高山鎮人。育有2女1兒,大女兒出嫁後自顧不暇,二女兒有些憨傻且患有癲癇病,近年來就一直在孃家生活了。20多年前,唯一的兒子到貴州打工,後來就在那裡做了上門女婿,近10年也只回來過一兩次,楊綵鳳說:“往返的火車票太貴了,我告訴他,等你爸斷氣時你回來一趟就中了!”她的丈夫劉紅賓8年前因為腦溢血癱瘓在床至今。拾柴燒水、做飯餵飯、給老伴清理屎尿、照顧憨傻女兒生活,這就是67歲的楊綵鳳每天生活的全部。“我真不敢想,一旦哪天我倒下了,癱瘓老伴和憨子閨女怎麼辦?”如今,67歲的楊綵鳳每個月靠著自己和老伴的140多塊錢低保金度日,家裡的一畝多地交給大女兒種,每年女兒會給她拿來一些糧食。楊古亂,60歲,河南省伊川縣高山鎮洞子溝村人。丈夫10多年前已經去世。有2子1女。大兒子全家到新疆打工並落戶,二兒子因為宅基地糾紛,在4年前失手打死人,至今負案在押。楊古亂哭著說,房子還沒有蓋好,二兒子就出事了,“我想去把腎賣了,看能不能把二兒子換出來!”楊古亂參加了新農合醫療保險,但因為兒孫們沒有參加新農險,按規定她就不能參加和享受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國政府正在推進的新農保,對農村老年人口尤其有益,但由於60歲以上老人領取保險金的前提是子孫必須參保,而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村青壯年參保積極性不高,客觀上造成很多子女不參保的60歲以上老人不得領取養老金。因為無力種地,楊古亂把地租了出去,每年拿到400元租金;家裡養著十幾只雞,賣雞蛋每月得幾十元錢;大兒子每月給她寄來一二百元。這就是她的全部生活來源。二兒子在押以後,楊古亂連續三年申請低保,至今未能獲批。佳新年,男,1943年生;老伴王蘭香,1945年生。河南嵩縣龍潭溝村人。現在,兩位老人和孫女每月靠約200元的政府低保金維持生計。因老伴王蘭香眼睛失明,什麼也做不了了,種地、養牛等所有的農活和家務都要佳新年一個人來勞作。他們曾經生育3個兒子,但大兒子在22歲即將結婚時因為肺病去世,小兒子1歲半時夭折;最後,在兩年前,35歲的二兒子因為腎病丟下父母和妻女撒手人寰。一次次喪子之痛,讓王蘭香常年流淚不止,最後哭瞎了雙眼,“是不是我有毛病,克得孩子們都活不了?”二兒子給二老留下了一個孫女,佳紅燕,2004年出生,今年上小學三年級。她是二老唯一的希望。佳新年說:“我現在就指望小孫女快點長大了!不然,我如果哪天起不來了,她們怎麼辦?”樊雲漢,男,1934年生,河南省孟津縣小浪底鄉東達宿村人。他生有1兒2女,兒子全家在上海打工。兩個女兒均智障,其中一女死亡數年,另一女兒出嫁到外村。今年他開始享受低保,每月可領取72元低保金。78歲的他現在患有肺氣腫和腎病,手腳浮腫,兒子曾返鄉幾天帶他去醫院檢查後又匆匆趕赴上海。因其有兒有女,不符合在敬老院居住的條件,只能獨居家中。平日他自己顫顫巍巍生火做飯,病重下不了床時,同村住的遠方親戚便每天端一碗飯讓他充飢。他說:“我現在也就是在家裡等死了,就怕哪天伸腿了還沒有人知道!”暢轉運,男,66歲,河南省孟津縣橫水鎮元莊村人,一生未娶,無兒無女。這兩年,在村幹部的動員下,暢轉運斷斷續續進過養老院生活,但總是不久就出來了,“我不想住養老院,那裡面老憋屈!”目前政府在大部分鄉鎮都設立了敬老院,但敬老收養範圍僅限於孤寡老人、五保戶、殘疾痴呆老人,而且服務落後,許多老人不願其“圈養”式養老服務而“逃出”敬老院。寧翠蓮,76歲,河南省欒川縣廟子鎮莊子村人,老伴去世22年了。育有5個女兒1個兒子。女兒們已經相繼嫁出去。兒子最小,今年二十多歲,外出打工,家中只留下寧翠蓮獨居。寧翠蓮身體還算硬朗,家裡的一畝多地也是自己種小麥和玉米。平時她總是上山挖些五貝子、連翹等藥材。“逢到合適的季節,挖藥能賺到200元左右呢。”這些錢對於獨居老人來說很有吸引力。她的心願就是攢點錢收拾一下房子,以備兒子成家後回來住。寧翠蓮也會上山砍竹子做成小工藝品,拿到附近旅遊景區去賣,每個賣1、2塊錢。這樣的生活讓老太太很滿足,就是不敢想萬一哪天身體不中了怎麼辦。如今在農村,靠兒養老的中國養老模式已漸瓦解,越來越多空巢老人正在考驗養老體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