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7月30日發生的大事件

國學宗師錢穆出生

在125年前的今天,1895年7月30日(農曆1895年6月9日),國學宗師錢穆出生。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原名恩,字賓四,江蘇無錫人,歷史學家,儒學學者,教育家。錢穆與錢鍾書同宗不同支,錢鍾書是其侄輩,錢穆又稱錢基博(錢鍾書父親)為叔。錢偉長是錢穆長兄錢摯之長子,錢穆的親侄。錢穆九歲入私塾,1912年輟學後自學,任教於中小學。1930年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歷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西南聯大、武漢大學、華西大學、江南大學教授。錢穆居北平八年,先後授課於北京、清華、燕京、北師大等名校,與學術界友人時相切磋。抗戰軍興,輾轉任教於西南聯大、武漢、華西、齊魯、四川各大學。撰寫《國史大綱》,採取綿延的觀點了解歷史之流,堅持國人必對國史具有溫情和敬意,以激發對本國曆史文化愛惜保護之熱情與摯意,闡揚民族文化史觀,公推為中國通史最佳著作。1949年秋天,錢穆答應了他的朋友在香港的亞洲文商學院出任院長。1950年錢穆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使流亡學生得以絃歌不輟,而辦學有成,亦獲香港政府尊崇,於1955年贈予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60年應邀講學於美國耶魯大學,又獲頒贈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1965年正式卸任新亞書院校長,應聘馬來亞大學任教。錢一生以教育為業,五代弟子,冠蓋雲集,余英時、嚴耕望等人皆出門下。1967年10月,錢穆應總統蔣介石之邀,以歸國學人的身份自港返臺,築素書樓於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1968年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晚年專致於講學與著述,雖目力日弱仍隨時提出新觀點,賴夫人誦讀整理出版,謙稱為《晚學盲言》。1990年6月1日,錢穆先生不滿當時身為立法委員的中華民國前總統陳水扁與臺北市議員周伯倫指控他霸佔政府建築物,以九十六歲高齡之身毅然搬離素書樓,同年8月30日逝於杭州南路寓所。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