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
在64年前的今天,1956年7月26日(農曆1956年6月19日),埃及總統納賽爾接管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境內著名的國際通航運河,扼亞、歐、非三大洲交通要衝,具有重要的軍事和經濟意義。運河自1869年開通後,被英法壟斷資本的蘇伊土運河公司所控制。1956年7月26日,埃及總統納賽爾頒佈關於國際蘇伊士運河國有化的法令。法令規定,運河公司收歸國有,公司的全部財產移交埃及,管理公司的所有機構全部解散,運河航運將由埃及成立機構負責管理。8月2日,美國、英國和法國經過緊急會談後發表公報,主張運河國際化,反對埃及將其收歸國有的決定。8月16日,由三國倡議召開的22國國際會議在倫敦召開,埃及拒絕與會,會議未達成協議。10月13日,聯合國安理會透過決議,規定應在尊重埃及對運河擁有主權的前提下進行國際談判。英法認識到難以透過外交手段壓服埃及,加緊為軍事行動作準備。英法與以色列頻繁接觸,以色列出動軍隊大舉進攻埃及西奈半島。30日,英法按照既定方針向埃以兩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雙方立即停火,並從運河兩岸各自後撤10英里,讓英、法軍隊暫時駐紮運河沿岸,否則將以武力進行干涉。埃及予以拒絕。31日,英、法飛機轟炸開羅、亞歷山大、塞得等城市,併入侵埃及領土。埃及軍隊從西奈撤入運河區,集中抗擊英法軍隊,同時以沉船封鎖運河,使英、法軍艦無法透過。11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作出決議,要求有關各方立即停火,11月4日派出緊急部隊監督停火。蘇聯、美國均向英、法施加壓力。12月22日,英、法軍隊完全撤出埃及。以色列軍隊也於1957年3月8日全部撤出。1957年1月1日,埃及宣佈廢除英埃《關於蘇伊士運河基地的協定》。1957年3月,蘇伊士運河恢復通航。埃及贏得收復運河主權鬥爭的勝利。埃及將船隻鑿沉在塞得港蘇伊士運河的河口。入侵一發動,英國海軍的打撈船就開始清理河道英國國內對於蘇伊士運河危機的反應十分強烈,人們在街頭遊行,有人被逮捕。廣大民眾中的意見分歧也在艾登內閣中反映出來英國軍隊在塞得港進入陣地,附近一幢樓房在燃燒被護航的商船穿過現在歸埃及所有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