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善”陳游標出生
在52年前的今天,1968年7月19日(農曆1968年6月24日),“中國首善”陳游標出生。陳游標陳游標,1968年7月19日出生於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天崗湖鄉,祖籍安徽省五河縣,先後畢業於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企業家、慈善家,中國致公黨黨員,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1998年(30歲)開始慈善事業,截止到2012年7月17日,他的捐款總額已超過了20億,幫助特困戶逾70萬。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第一時間出錢出力救災,被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稱為“有良知、有感情、心繫災區的企業家”,當選全國抗震救災模範,被稱為“中國首善”。圖為陳游標年輕時的照片1985年,陳游標17歲時,考入南京中醫藥學院。1985年9月—1990年6月南京中醫學院(現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獲醫學學士學位。1990年7月-1992年3月南京中醫學院門診部、南京中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工作。1992年3月-1994年8月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應用開發中心副主任。1994年8月-1997年3月南京紅光醫藥公司辦公室主任。1997年3月-2003年4月南京金威利電子醫療器械公司董事長。1997年創辦了南京金威利電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1999年,陳游標考入南京大學商學院研究生,並以南京大學EMBA碩士畢業。1999年9月—2001年3月南京大學商學院學習,獲工商碩士學位。2003年4月創辦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發展迴圈經濟、綠色經濟。2003年4月至今,任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攻讀EMBA學位。2012年8月31日,陳游標在美國《紐約時報》上登出半版廣告,“鄭重向美國政府、美國人民宣告”,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2012年12月21日,陳游標拿出2.3億元人民幣並堆積成“錢山”,尋找中國青少年發明創新獲得者。2013年6月15日,陳游標肩挑兩捆百元鈔票走上李琳公益慈善基金會在北京飯店舉辦的慈善晚會,並當場捐款,以支援青年創業。2013年慈善晚會2013年7月,陳游標以向社會捐款450萬元的方式度過了45歲生日。向社會捐款450萬元2013年12月26日,陳游標攜16噸人民幣助推經濟大普查。(剛出庫的新一百元鈔票重約1.15克,16噸就是16000000克,那麼也就是約有1400萬張100元,核算下來就是約14億。)他表示:經濟普查,利國利民,這次堆錢牆,主要希望能起帶頭作用。如果臺灣願意接受,他可以捐出價值人民幣15億元的錢牆,蓋金門與廈門間的跨海大橋。經濟普查利國利民從標哥查起2014年1月5日,陳游標在《環球時報》撰文稱:“(我)收購《紐約時報》,請不要當成一個笑話來聽。”美國紐約時報公司(NewYorkTimesCo.)董事長小阿瑟.蘇茲伯格(ArthurSulzbergerJr.)最近已表態稱該公司不賣,該公司發言人不願就陳游標置評。解密:陳游標為什麼這麼有“錢”陳游標16噸人民幣陳游標作為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財富來源當然是靠經營公司。每次看到陳游標捐出上億的錢財之後,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好奇“他怎麼這麼有錢?”。想要明白陳游標為什麼這麼有錢,需要了解他所掌舵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2000年,陳游標組建了江蘇黃埔投資集團,剛開始主要業務是收購銀行不良資產,進行整合、盤活再出讓。後來的一次機會,使他對迴圈經濟發生了興趣。當時南京為迎接世界華商大會,江蘇展覽館舊館需要拆除,南京市領導找到陳游標,問他願不願意接手,陳游標表示願意試試。結果一接手才知道,這裡簡直就是一座富礦,廢舊的鋼材可以賣給鋼鐵廠,報廢的車胎可以清洗切塊機成粉做塑膠跑道和農用車胎等用。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變廢為寶,減少汙染,利於環保。以後,陳游標又將這一迴圈經濟模型,移植到廢舊家電、電腦、生產裝置甚至高速公路設施方面,在為自己帶來倍增效應的同時,陳游標找到了自己價值所在:“創造不止、回報社會”。陳游標綠色經濟陳游標2003年整合創辦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於發展迴圈經濟、綠色經濟、可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公司擁有各類專業技術和施工人員4600餘名,公司擁有大型機械裝置近600臺(套),主要承擔大型廠房、橋樑、高聳建築物等複雜環境的控制爆破和高技術含量機械裝置拆除,目前是全國最大的專業拆除公司,具有國家級拆除資質,拆除過程中採用國際先進裝置和水壓、液壓、控制爆破、靜態預裂拆除法等國際領先的拆除工藝,有效控制了噪音和揚塵。對拆除下來的廢舊混凝土現場破碎加工成商品混凝土骨料、建築砌塊集料、道路填鋪料、三合土集料等不同用途的再生集料,可使加工後的建築垃圾成為商品,科學合理地直接提供利用,大大提高了廢舊混凝土的利用效率,有效實現了拆除工程的環保化、無汙染、零排放。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發展迴圈經濟,變廢為寶,初步形成以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環保型為特徵的發展格局,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公司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多年來,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先後參與了江蘇、上海、北京、天津、廣州、四川、香港、山東、山西等十多個省市的廢舊拆除工程,拆除面積累計達2億平方米,回收廢舊鋼材數百萬噸,拆除下來的混凝土作為道渣使用,可供四車道的滬寧高速公路由南京鋪設到上海,為當地的城市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通俗地說,陳游標就像是工程拆遷隊的“頭兒”。說到工程拆遷這活兒,這絕對是生財之道,看看各地的紅火的房地產事業就能想象到“拆遷隊”的滾滾利潤了。陳游標2000年初就早早地進入“工程拆遷”這個暴富行業,當然他並沒有掙到錢就撤,也沒有止於“工程拆遷”這一相對簡單體力化的工作層面。陳游標的生意頭腦也是夠敏銳的。陳游標在進入“工程拆遷”行業後,透過規模化、產業化運營,並大力發展再生資源利用,變廢為寶。讓錢生錢。陳游標高調捐款當然,如果從陰謀論的角度揣測陳游標的高調捐款,自然會有點為人不夠厚道!細細一想,要連續不斷地拿到大型的工程拆遷專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裡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標哥”十多年來的社會善舉肯定會為自己的“人品”和企業的“口碑”做一個不錯的營銷。名聲好了帶來的正效應,也會促進更多政府部門、企業把活更樂意地交給“標哥”。實業生財,人品生財,口碑生財,營銷可能也生財。你能理解“標哥”為什麼這麼有錢了嗎?“標哥”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