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7月18日發生的大事件

香港樂壇教父戴思聰逝世

2010年7月18日(農曆2010年6月7日),香港樂壇教父戴思聰逝世。香港樂壇教父戴思聰樂壇教父戴思聰因在寓所心臟病發暈倒,送院搶救30小時後,在2010年7月18日終告不治,享年69歲。桃李滿門的戴思聰,培育過樂壇不少天皇巨星,更曾教導過黎明、劉德華、郭富城、王菲等唱歌技巧,但在眾多徒弟中,真正與他感情深厚,達到“父子相稱”關係的只有鄭嘉穎與陳曉東兩名入室徒弟,偏偏與戴思聰鬧出合約糾紛,因財失義的亦是這兩位最痛惜的弟子。戴思聰親手培養的樂壇猛將不計其數,從1976年開始第一批的張明敏到謝霆鋒,戴思聰在香港大約教出了四至五代不同風格的歌手。張明敏是戴思聰的第一個學生,那時候大都是學院派,唱得好聽就是了,沒有“颱風”這方面的問題。到了呂方、梅豔芳就開始大變,對錶演風格有了很多要求。到王菲時期潮流又有很大變化,無論花款、唱法都和以前有很大分別,王菲很多獨創性的東西還有人沿用至今。陳曉東、謝霆鋒,除了唱、跳以外,還要用強大的包裝、獨特的個性來迎合市場。戴思聰注重因材施教、因時施教,特別重視歌手的聲樂本領訓練。張明敏是戴思聰的第一個學生,那時的歌手大多是學院派,唱得好聽就行,並不講究臺型;到了呂方、梅豔芳時代,“流行口味”開始大變,對錶演風格有了很多要求;而到了王菲時期,潮流再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論是唱法還是形式都和以前有很大的區別;到了後來的陳曉東、謝霆鋒,戴思聰除了要求他們會唱會跳之外,還要以強大的包裝、獨特的個性來取悅市場。但30多年來,戴思聰有一個觀點從未改變,那就是———要做一個好的流行歌手,單靠外形是不可能長遠的。他說:“不管哪個時代,我都要求:既然你要當歌手,你跟觀眾見面的第一個理由是要能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