氙被發現
在122年前的今天,1898年7月12日(農曆1898年5月24日),氙被發現。氙於1898年7月12日由WilliamRamsay和MorrisTravers在倫敦大學學院發現。他們已經從液態空氣中提取了氖,氬和氪,並且疑惑它是否包含其它氣體。富裕的工業家LudwigMond給了他們一臺新的液態空氣機,他們用它提取了更多的稀有氣體氪。經過多次蒸餾,他們終於獨立出了一種更重的氣體,而且他們在真空管中觀察它發出漂亮的藍色光芒。他們意識到它是氣體元素“惰性”組的又一個成員,他們知道是因為其缺乏化學反應。他們稱這個新元素xenon(氙)。這種氣體由NeilBartlett製造了一種氟派生物而最終證明不是惰性的,於1962年。目前已經超過100種氙的化合物被製造出來。英國化學家威廉·拉姆齊和莫里斯·特拉弗斯(MorrisTravers)在發現了氪和氖後,於1898年7月12日在蒸發液態空氣後的殘留物中發現了氙。拉姆齊建議把這一新元素命名為“xenon”,意為外來者、陌生人或異客。1902年,拉姆齊估算氙在地球大氣中的含量為2千萬分之一。1930年代,美國工程師哈羅德·尤金·艾傑頓(HaroldEugeneEdgerton)開始為高速攝影研究頻閃燈,併發明瞭氙閃光燈。在氙閃光燈中,電流短暫透過含有氙氣的玻璃管,使其發光。到了1934年,艾傑頓已經能夠產生1微秒長的閃光。1939年,美國醫生阿爾伯特·本克(AlbertR.BehnkeJr.)著手研究深海潛水員有“酒醉感”的原因。他在測試物件所呼吸的氣體中調整各種氣體的比例,並發現潛水員對深度的感覺有所變化。他以此推論,氙氣能夠用於麻醉。俄羅斯毒理學家尼克拉·拉薩列夫(NikolayV.Lazarev)曾在1941年研究過氙麻醉藥,但直到1946年美國醫學家約翰·勞倫斯(JohnH.Lawrence)才發表了他對老鼠進行的一項實驗研究,首次證實了氙作為麻醉藥的效用。1951年,美國麻醉師斯圖爾特·科林(StuartC.Cullen)第一次使用氙麻醉藥,併成功為兩名病人進行了手術。氙以及其他稀有氣體曾一直被認為是完全惰性的,無法形成化合物。不過,化學家尼爾·巴特萊特(NeilBartlett)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時,發現六氟化鉑(PtF6)氣體是一種強氧化劑,能夠氧化氧氣(O2),形成六氟合鉑酸氧(O2 [PtF6]–)。因為O2和氙的第一電離能幾乎相同,所以巴特萊特猜想,氙也有可能可以被六氟化鉑氧化。1962年3月23日,他將這兩種氣體混合,產生了第一種稀有氣體化合物六氟合鉑酸氙。他當時認為該氣體產物為Xe [PtF6]–,但之後的分析表明該氣體很可能是多種氙鹽的混合物。此後,許多其他的氙化合物也陸續被發現,而同時被發現的還包括氬、氪和氡等稀有氣體的化合物,如氟氬化氫(HArF)、二氟化氪(KrF2)及二氟化氡(RnF2)。到了1971年,已知的氙化合物已經超過了8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