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7月12日發生的大事件

聖普獨立

在45年前的今天,1975年7月12日(農曆1975年6月4日),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獨立。普通集市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簡稱聖普)是非洲中西側幾內亞灣東南部島國,距非洲大陸201公里。由聖多美、普林西比以及羅拉斯、卡羅索等14個小島組成。東與加彭、東北與赤道幾內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220公里。聖、普兩島均屬火山島。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溼熱。兩島平均氣溫27℃。1-5月為大雨季,6-9月為旱季,10-12月為小雨季。年均降雨量1000-2500毫米。15世紀70年代,葡萄牙人到達聖普,將其作為奴隸貿易的據點。1522年淪為葡屬殖民地。17-18世紀為荷蘭、法國佔領。1878年再度為葡統治。1951年成為葡的海外省。1960年聖普解放委員會成立(1972年易名為聖普解放運動。1990年又改名為聖普解放運動-社會民主黨,簡稱解運),要求無條件獨立。1974年葡當局同聖普解運達成獨立協議。1975年7月12日宣告獨立,定國名為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曼努埃爾·平託·達科斯塔任總統。獨立後曾長期由解運一黨執政。1990年8月起實行多黨制。1991年1月,民主統一黨(簡稱“民統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多數席位,成為執政黨;同年3月,米格爾·特羅瓦達當選總統。1996年7月特羅瓦達蟬聯總統。1998年11月,解運重新在議會選舉中獲勝,並於1999年1月組成新政府。2001年8月,民主獨立行動黨(簡稱“民獨黨”)候選人弗拉迪克·德梅內塞斯擊敗解運候選人平託當選總統並於9月3日正式就職。2006年7月,德梅內塞斯作為民主運動變革力量/自由黨(簡稱“民運黨”)和民統黨兩黨聯盟候選人再次當選總統。2011年8月,獨立候選人、前總統達科斯塔當選總統。1975年7月12日,中國與聖普建交。1997年5月6日,聖普宣佈同臺灣“建交”;7月11日,中國政府宣佈自即日起中止同聖普的外交關係,並停止執行兩國政府間一切協議。總統府,1997年5月6日,聖普宣佈與臺灣建交。總統曼努埃爾·平託·達科斯塔,2011年8月8日再次當選總統。旅遊業,獨特的地理位置,優美的自然景觀為聖普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可可,以農業為主,主產可可,其次是咖啡、椰子。漁業,聖普的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孔孔魚,當地人最津津樂道的一道美食concon。大教堂,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赤道地標,由於地處赤道,聖多美氣候溼潤,終年青翠。兩島都是火山島。植被,島上植被茂盛,溪流交錯,也有許多高山。朱鷺,該島是多種特有鳥類的棲息地。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居民,約90%居住在聖多美島。島國,由聖多美島、普林西比島和附近一些礁、嶼組成。聖多美海灘,孤懸於大西洋西岸上的袖珍島國。普林西比島,島上地勢崎嶇多山,森林茂密。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兒童,90%為班圖人,其餘為混血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