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7月8日發生的大事件

我國國內衛星通訊網建成

在34年前的今天,1986年7月8日(農曆1986年6月2日),我國國內衛星通訊網建成。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為國內衛星通訊網開通剪綵並發表重要講話經過兩年的努力,我國國內衛星通訊網於1986年7月8日正式建成。通訊衛星是利用位於地球赤道上空3.6萬公里高處的同步衛星作中繼站,實現區域通訊的現代化方式。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建立了國內衛星通訊網。我國國內衛星通訊網的建成,標誌著我國通訊事業又向現代化邁進了一步。它為全國性的綜合電視和電視教育節目的傳送,創造了良好的途徑。它對改善我國邊遠地區郵電通訊落後狀況,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國幅員遼闊,現有的明線、電纜、微波通訊網已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衛星通訊是近代航天技術和正飛速發展的電子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重要通訊手段。同明線、電纜、微波等通訊手段相比,衛星通訊具有傳輸距離遠、通訊容量大,通訊質量好、建設成本低等優點。我國目前的衛星通訊網是租用和購買國際衛星通訊組織在印度洋上空的衛星轉發器組成的,可以將北京、拉薩、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廣州五個地球站聯結起來,覆蓋我國的全部版圖。目前,北京至烏魯木齊、呼和浩特、拉薩間的半自動長途電話、電報、資料和傳真業務已經開通;同時,北京中央站向全國傳送中央電視臺的第一套節目和國家教委的函授教學電視節目,全國有400個和100個電視接收站分別及時接收,並經當地轉播臺送往千家萬戶。自1984年以來,我國已經成功地發射了五顆通訊衛星,這五顆衛星和租用的國際衛星轉發器一起,組成了目前我國的實用通訊、廣播空間系統。現在,我國衛星通訊地面站已經發展到40多個,資料傳輸站有近200個,衛星電視接收站約有1.5萬個。國內衛星通訊網的開通,不僅有助於解決邊遠省區和一些部門的通訊急需,而且作為長途通訊的一個重要傳輸手段,增強了通訊網的機動性、可靠性,對促進資訊交流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