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
在107年前的今天,1913年6月29日(農曆1913年5月25日),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希臘第五兵團向保加利亞前線發起反攻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後,巴爾幹同盟諸國統治者擴張慾望增長,相互提出領土要求。這些爭吵因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個帝國主義集團插手而日益激烈。1913年6月1日,塞爾維亞、希臘秘密訂立反保加利亞同盟,羅馬尼亞旋即加入。同年6月29日,保對塞、希發動突然攻擊,遭猛烈抵抗。羅立即向南進軍,土耳其欲乘機收復失地,於7月16日向保發動進攻。保四面受敵,不斷受挫,至7月29日求和。8月10日,交戰雙萬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塞、希、羅、土、門(門的內哥羅)各獲得一些領土。戰後,巴爾幹諸國的組合發生變化,原先的反土同盟不復存在,代之以兩個集團,一方是塞、希、羅,另一方是保、土。這兩個集團的背後各由協約國和同盟國的勢力操縱。兩次巴爾幹戰爭,使塞爾維亞實力大為增強,這就加深了塞與奧匈帝國的矛盾,終於使巴爾幹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火藥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