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6月25日發生的大事件

毛澤東回故鄉韶山沖

在61年前的今天,1959年6月25日(農曆1959年5月20日),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沖為父母上墳。圖:毛澤東回到故鄉1959年6月25日,在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公安部長羅瑞卿陪同下,毛主席回到了闊別32年的家鄉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韶山沖是湖南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來這兒旅遊的人來自四面八方,人們來這的原因更多是來參觀誕生在此地的名人——毛澤東的故居。1959年6月,毛澤東回韶山,在鄰居家。1959年6月25日上午,毛澤東的專列從長沙開往湘潭。到湘潭後,毛澤東換上一輛灰白色吉姆轎車,在工作人員和當地官員的陪同下,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第二天清晨天剛放亮,許多人還在睡夢之中,毛澤東沒有通知任何人,僅有當時值班的一名警衛人員隨行,邁著輕快的步伐,蹚著沒膝深的雜草,從山坡爬上山樑,順路向西走。不一會,從後面追上來的隨行人員也都跟在的後面。1959年6月26日毛澤東在父母墓前鞠躬從後面趕來的一位省公安廳的同志說“這是去毛主席父母親墓地的路。”果然走不多遠,毛澤東在一個由黃土新修過的不太高的普通墳墓前肅然停住,在墳前默唸片刻,向左右環視著,似乎尋找什麼。1959年6月26日毛澤東在父母墓前肅立由於毛澤東一行頭天傍晚才到韶山,早上又走得匆忙,也不知道他一清早就去謁拜父母的陵墓,事前也沒有什麼準備。正在為難之時,沈同處長隨即就近找了一束松枝,遞給主席,主席滿意地獻在墳前,然後深深地鞠了3個躬。1959年6月26日毛澤東用松枝為父母上墳數分鐘後,他懷著依戀之情,小聲說了幾句話,當時警衛沒有聽清楚主席說了些什麼,後來才得知他說的是:“前人辛苦,後人幸福,下次再來看你們。”1959年6月毛澤東回韶山,與少年時代的啟蒙老師毛宇居攜手而行當天晚上毛澤東在和羅瑞卿交談時說“我們共產黨人不講迷信,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長,不能忘。”1959年6月毛澤東回韶山,與少年時代的啟蒙老師毛宇居攜手而行1959年6月毛澤東回韶山在故居旁的曬穀坪留影毛澤東父母的墳墓毛澤東父母的墳墓毛澤東父母的墳墓毛澤東父母的墳墓毛澤東父母的墳墓毛澤東的母親文素勤(文七妹)與父親毛貽昌(毛順生)1919年10月,毛澤東與父親毛貽昌(左二)、伯父(左三)、弟弟毛澤覃在長沙1919年,毛澤東與毛澤民、毛澤覃與母親合影毛澤東祖父墳墓毛澤東曾祖父墳墓毛澤東曾祖父墓碑,上可清晰看到立碑人為毛澤東父親毛貽昌毛澤東曾祖母墳墓毛澤東曾祖母墳墓延伸閱讀:毛澤東故居韶山的風雲變遷延伸閱讀:毛澤東故居韶山的風雲變遷毛澤東逝世時也許未能想到,他出生的小山村韶山沖會幾經變化,急遽變身。由13間瓦房成為中央省地三級重點投入、全國共建的“毛澤東城”。而在毛澤東心中,那裡依舊是故鄉。圖1-毛澤東故鄉韶山毛澤東的臨終願望晚年毛澤東對韶山的情感越發濃重,臨終前幾個小時,毛澤東還在想著回韶山。其時,毛澤東已久臥病榻,但他決計要回家,他甚至表示,如果有人不同意他回去,他的屍體也要送回去……考慮到毛澤東的情緒和身體狀況,中央只能一方面勸毛澤東安心養病,另一方面也作好護送毛澤東回韶山頤養天年的準備。1976年7月,毛澤東的專機“子爵號”曾多次在“北京—長沙”、“長沙—北京”之間反覆試飛,為病重的毛澤東回湖南掌握飛行資料。1976年9月8日,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打來電話,以嚴肅的口吻對韶山滴水洞負責人說:“請你們準備一下,我將在明天來滴水洞檢查工作。中央安排毛主席於9月15日回韶山,準備在滴水洞賓館調養一段時間。因此,希望你們以充分紮實的準備迎接主席的到來……”可是,深夜,24小時值守的專線電話又響了,話筒那邊傳來一種壓抑了的聲音:“張平化書記明天不再來了。”在滴水洞的人們還未十分清楚這個電話的意思時,第二天下午4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世界釋出了一個驚人的訊息:“毛澤東主席逝世了!”毛澤東最終沒有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再一次回到韶山,回到1959年、1966年、1976年多次說過要回來的這個“家”。偉人庇護的山村毛澤東的臨終願望雖然未能實現,但這個位於湘潭清田鄉的小山村,卻因為出了個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倍享榮光。1949年湘潭縣和平解放後,韶山的級別逐漸提高。1950年劃鄉建政,韶山成為湘潭市所屬湘潭縣的第三區。到1961年,就已成了湘潭縣韶山區。“大躍進”期間,韶山周邊地區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正在遭受強勞動和飢餓的折磨,而韶山沖卻獲得了農藥、化肥等各種資源照顧。由於“各方支援和自身努力”,“文革”期間,韶山工農業“均穩步發展”。1968年,由國家貸款購買的50臺“豐收35型”拖拉機送到了韶山。期間,國家投資陸續興辦了像章廠、棉織廠、農機廠、水泥廠。此時,後來成為國家主席的華國鋒正擔任湘潭地委書記。他掀起了韶山歷史上第一輪建設高潮。1964年,華國鋒僅用100天,調動全地區一切力量建成毛澤東陳列館。第二年,華國鋒又擔任總指揮,修建了長達240公里的韶山灌區工程。1967年初,為方便各地去韶山朝聖,在鐵路尚屬稀有的年代,國家投資993萬元開建韶山鐵路。當時,湘潭、寧鄉、湘鄉三縣組織民工3萬餘人施工,全國多個礦廠承擔鐵路所需器材的加工訂貨。當年底,韶山鐵路通車。此後每日,長沙和株洲分別有韶1、韶2和韶3、韶4次列車往返韶山。甚至北京還一度開行直達韶山的1/2次列車。1968年底,韶山區達到了行政建制的頂峰,破格升級為地級區,由湖南省直轄。一座“毛澤東城”1976年毛澤東逝世,同年“文革”結束。此後,中國開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韶山的地位發生了變化。1981年2月,湖南省直轄的韶山區被撤銷,降格為湘潭縣韶山區。這成為韶山歷史上的低潮期。“撤區事件”深深傷害了許多人的心。就連毛澤東紀念館也是人心浮動,一些人選擇了離開。講解員從高峰期的上百名,減少到了約40名。當年4月,韶3、韶4次列車停開。4年後,韶1、韶2次列車也停開了。除此之外,韶山沖原來享受的化肥、農藥、種子等照顧指標和補貼政策,到1986年前後隨著價格放開,也宣告結束。20世紀80年代,韶山市是低落的。但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韶山出現了轉機。1991年6月25日(注:毛澤東建立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紀念日),經國務院批准,面積21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0萬的袖珍城市韶山市(縣級市)成立。韶山市由湖南省直轄,湘潭市代管。不僅如此,1993年毛澤東100週年誕辰之際,中央和湖南省共同開發了一系列的獻禮工程,韶山獲得了第二次建設高潮。這一年,毛澤東圖書館、毛澤東詩詞碑林、韶山烈士陵園、毛澤東銅像廣場陸續建成或奠基。1993年12月6日,橫臥在卡車上的毛澤東銅像運進韶山沖。兩個星期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親自為毛澤東銅像揭幕。隨著1993年這波毛澤東熱的湧起,來韶山參觀的人數達到了150萬。此後,韶山每年的年初一和毛澤東的生日,兩次參拜高潮從未停歇。2003年,毛澤東誕辰110週年之際,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於當年10月1日親自來到韶山。他說,韶山是革命聖地,為世界人民嚮往,一定要把韶山建設好。2005年,中央決定建設韶山、井岡山和延安三大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越來越多的中央領導人來韶山視察。2009年1月到10月,共有14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來韶山,遠超過2008年的8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僅有2位沒有來過韶山。許多湖南省級領導固定每年都來。在中央的重視下,韶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自2005年起,深圳、廈門、青島、長春等全國15大城市參與“共建韶山”。幾年來,“共建”共啟動40多個專案,2億多元資金注入韶山。而所有的專案幾乎都與毛澤東及其家族有關:毛澤東畫像、照片,毛澤東青年塑像,毛澤東詩詞牆……如今,韶山已經徹底擺脫了小城鎮的印跡,城區面積也從建市之初的不到1平方公里,擴大到了約3平方公里。這裡的每個角落都在提醒人們,這裡是“毛澤東城”,這裡是毛澤東的故鄉。圖2-毛澤東紀念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