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6月20日發生的大事件

路易十六出逃事件

在229年前的今天,1791年6月20日(農曆1791年5月19日),法國大革命:路易十六出逃事件。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TheFlighttoVarennes,1791年6月20-21日)是法國大革命中最具戲劇化的事件之一,對大革命的發展和法國王室的命運產生了深遠影響。路易十六的出逃對法國曆史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如若他當時決定留在巴黎支援憲法,法國很可能會沿著君主立憲制的方向發展,逐漸實現民主。如果他當時的逃跑成功,法國幾乎肯定會立刻陷入戰爭。他的出逃失敗推遲了法國與歐洲列強開戰的時間,使制憲會議得以完成憲法。但國王被送回巴黎後,激進派和溫和派就如何處理他的問題進行激烈辯論,造成兩派徹底分裂,促使法國革命陷入黨派相爭的混亂狀況。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王后瑪麗·安東尼特(MarieAntoinette)和王室親信多次勸說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難。路易起先拒絕離開,等待革命自行滅亡。但局勢的發展使他改變了主意。1789年10月6日,若干巴黎婦女和數千名國民衛隊士兵闖入凡爾賽宮,要求國王遷入巴黎居住。他們與衛兵發生小規模衝突,幾名衛兵被殺死。王后一度衣冠不整地帶著孩子躲避。此事件被稱為MarchoftheWomen。當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巴黎蒂伊爾裡宮(TuileriesPalace),行動自由受到了極大限制。拉法耶特侯爵和米拉波都勸說路易十六採取妥協立場,推行君主立憲制。路易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支援制憲會議,順從地簽署了大部分法令,並在1790年7月14日攻陷巴士底獄週年紀念活動中公開宣誓將維護憲法。絕大多數法國民眾相信他誠意支援革命,對他衷心愛戴,將他視為法國人民的國王。然而路易內心並不甘心王權被剝奪,透過密信告訴西班牙國王他在逼迫下的言行全部無效。1791年2月28日,有謠言稱國王處境危險,數百名年輕貴族前往王宮保護,與守衛王宮的國民衛隊發生衝突,一些貴族遭到毆打和侮辱,令路易大為憤怒。同時,制憲會議在1790年11月27日透過法令(TheCivilConstitutionoftheClergy),要求教士宣誓效忠國家、法律和國王,引起法國天主教會信仰危機,全國一半左右的神職人員拒絕宣誓。1791年4月18日,路易十六企圖前往巴黎近郊的一座城堡Saint-Cloud,以便與拒絕宣誓的教士慶祝復活節,但在蒂伊爾裡宮門口被大群市民包圍,最終未能離開。此事之後,路易十六堅定了出逃的決心。出逃日期原本定於5月底,但隨後路易十六不斷推遲行程,最終定在了6月19日。為了避開這名女僕值班的時間,王室將出逃日期推遲到了6月20日。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員化裝後逐一悄悄穿過隱秘的通道溜出王宮。但拉法耶特和當時的巴黎市長巴伊意外來到王宮找路易十六談話,使國王不得不推遲兩個小時離開。國王一行人離開巴黎後十分興奮,而起初行程也比較順利。一路上,路易十六並不費心隱藏,甚至多次下車與附近鄉民交談。到達聖默努爾德之前已數次有人認出國王,但震驚疑慮之餘都沒有作出反應。然而,馬車到達馬恩河畔沙隆時已落後原計劃三個小時,原定在城外迎接國王的騎兵與當地農民發生衝突,又懷疑國王未能成功逃離巴黎,已經基本撤離。一行人傍晚來到了聖默努爾德的驛站,站長德魯埃也認出了國王,並在馬車離開後通報了市議會,後者派德魯埃追趕國王。德魯埃搶在國王前面到達了距蒙梅迪三四十英里處的瓦雷納(Varennes),傳達了這個驚人的訊息。瓦雷納敲響了警鐘,攔住了國王一行人。起初,代理市長答應幫助承認了自己身份的國王離開,但市議會討論後決定拖延時間,下令國民衛隊嚴陣以待,並向附近城鎮求援。布耶手下的騎兵隨後趕到,但無法救出國王。6月21日早晨,國王出逃的訊息在巴黎傳開。路易十六臨行前在桌上留下了一份宣告,譴責制憲會議從王室手中剝奪了外交、軍事和地方行政權力,並宣佈他在1789年6月23日以後批准的全部法令無效。拉法耶特將軍和制憲會議先後派人急速追趕。面對危機,制憲會議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透過法令開始行使行政權,同時下令法國各地開始緊急備戰。6月22日清晨,巴黎的使者到達了瓦雷納。當地市議會毫不猶豫地服從了制憲會議的命令。路易十六一行人在數千名國民衛隊的伴隨下啟程返回巴黎。一路上民眾從四面八方趕來,隨著馬車緩緩向巴黎進發。制憲會議派出的三名代表在馬恩河谷與國王會合,陪同王室在6月25日抵達巴黎。1791年9月3日,制憲會議經過兩年的工作終於完成並透過了1791年憲法。路易十六在9月14日接受了憲法,制憲會議於9月30日閉幕。路易十六出逃的風波告一段落,但損害已經造成。1792年8月10日,在法國軍隊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巴黎民眾發動起義,推翻了波旁王朝。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被送上斷頭臺。路易十六出逃時留下的宣告打破了民眾對他的幻想,在制憲會議作出決定前,法國各地民眾討論國王和國家的命運,開始考慮成立共和國的可能性,為次年法國最終廢除王政創造了一定的輿論基礎。部分巴黎民眾追隨激進派要求共和,與制憲會議發生矛盾,引發了練兵場慘案,但無褲漢首次以獨立於制憲會議的政治力量出現,將在未來兩年內影響大革命的發展。在國王出逃至制憲會議正式宣佈他無罪期間,制憲會議掌握了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大權,為日後公安委員會專政奠定了基礎。國王成功逃出巴黎助長了陰謀理論的流行,一時間人人懷疑政敵是反革命的奸細。當時,法國很多地方在恐慌中都出現了當局沒有確鑿證據便逮捕嫌疑犯的現象,成為共和二年恐怖專政的前奏。但與此同時,法國民眾積極備戰,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預示了未來稱霸歐洲的法國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