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6月20日發生的大事件

開國少將裴周玉去世

2015年6月20日(農曆2015年5月5日),開國少將裴周玉去世。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原新疆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政治委員,原裝甲兵顧問裴周玉少將(副大軍區職),因病醫治無效,於2015年6月20日3時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7月4日上午,老紅軍裴周玉將軍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王岐山、張高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劉延東、汪洋、張春賢,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上將、許其亮上將,總參謀部,中央軍委辦公廳,總參辦公廳,總參軍訓部,北京軍區、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中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委員會、新疆軍區等有關領導和單位送了花圈。裴周玉簡介湖南省平江縣人,1913年1月4日出生於平江縣龍門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任鄉兒童團團長。1927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任龍門少年先鋒隊隊長。1930年6月參加紅五軍。在中央蘇區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戰鬥中英勇善戰,身負重傷,立下戰功,升任排長。1932年7月任紅三軍團保衛局檢查科科長。黎川戰鬥後,他帶領保衛幹部搜出隱藏的憲兵、軍官、特務,為紅軍進駐黎川城清除了隱患。1933年5月,紅三軍團組成東方軍進入福建作戰,收復洋口鎮後,他一個連擔負該鎮城防與治安工作,清理戶口,緝查漏網的反革命分子,訓練情報員收集福州敵人的情報,還籌款30餘萬元,解決紅軍經濟困難。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為保證中央機關安全突圍,組建中央軍委直屬教導師,他任師特派員,負責調配審查干部,進行政治教育和安排生活供應等。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先後任紅二十八軍特派員、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八旅鋤奸科科長、一二O師政治部鋤奸部代理部長等職。他率領工作團在汾陽擴兵,參與指揮擊退日軍的進攻,護送上萬人次大學生透過敵人封鎖線到達延安,開展除奸、敵區情報和統戰工作。1938年5月,他率領武裝工作隊深入大同等地,發動群眾,組織了近千人的游擊隊,摧毀敵偽區村政權,建立抗日政府,籌集軍款20餘萬元。他多次深入汾陽、忻州、陽曲、嵐縣敵佔區,爭取敵偽人員,對敵情瞭如指掌。1944年夏,任晉綏邊區公安總局副局長,主管全區反特鬥爭,成績顯著。抗戰勝利後,任雁門區、綏蒙區公安局長、區黨委常委,組織領導綏遠地區的反特鬥爭與保衛工作,其領導才能特別是情報工作才幹,受到賀龍和邊區公安局的好評。1948年9月任西北野戰軍第八縱隊政治部主任。在平津戰役中,他參與率領不足兩萬人的部隊,負責鉗制綏遠10萬國民黨軍,出色地完成了任務。1949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軍政治部主任、綏遠軍區政治部主任。他致力於對起義部隊的團結改造工作。1950年11月,綏遠起義部隊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三兵團,他任兵團政治部主任。1951年9月,二十三兵團奉命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擔負機場的修建與後方警戒任務。他深入細緻地做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國際主義教育和勞動競賽,提前完成了任務,受到中央軍委和華北軍區的表揚。他被授予朝鮮自由獨立二級勳章。二十三兵團回國後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九軍,任軍政委。他狠抓部隊政治思想教育和戰術、技術訓練,組織參加社會主義建設,部隊的軍政素質得到了很大提高。該軍先後榮獲軍委炮兵頒發的“全國炮兵第一名”、軍委裝甲兵頒佈的“坦克一顆衛星”的獎旗。1958年10月10日,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6位元帥親臨視察,對六十九軍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1963年天津發生大水災,他帶領部隊參加搶險,使幾百萬群眾與工廠轉危為安,得到天津市政府的獎勵。1965年後,任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烏魯木齊軍區副政委兼生產建設兵團政委、黨委書記,新疆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他在邊疆工作10年,跑遍了天山南北,參與領導部隊建設、保衛邊疆和發展工農業生產。1969年、1973年分別在中共九大、十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8年任軍委裝甲兵顧問。退居二線後,撰寫了50萬字的革命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