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6月18日發生的大事件

相聲表演藝術家唐傑忠去世

2017年6月18日(農曆2017年5月24日),相聲表演藝術家唐傑忠去世。唐傑忠資料圖人民日報官微截圖2017年6月18日晚,唐傑忠徒弟相聲演員韓佔軍向人民日報證實唐傑忠同志去世,享年85歲。同時,青年相聲演員高曉攀、李寬也向騰訊娛樂證實,唐傑忠年事已高,因病去世。隨後,高曉攀、孫越等人在微博及朋友圈發文悼念。另據華西都市報報道,唐傑忠在今年五月,被發現由於過去癌症引起的腸胃大出血進行搶救以後,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下,逐漸開始好轉。姜昆來到醫院CCU的時候,唐傑忠使勁握著姜昆的手。姜昆向唐傑忠表達問候時,唐傑忠意識非常清醒。當時姜昆向唐傑忠表達了所有相聲界的同仁、曲藝界的同仁和喜歡唐傑忠的熱情的觀眾的問候,大家都在關心著他,想來問候他、看望他。唐傑忠和姜昆多次合作此前姜昆赴醫院看望唐傑忠唐傑忠生平:唐傑忠(1932—2017)原籍山東黃縣(今龍口),出生於北京。中華說唱藝術研究中心常務理事、北京語言學院中外文化研究所兼職教授、新加坡新風相聲學會顧問。曾被評為“全國十大笑星”。獲得“侯寶林金像獎”、“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1949年入伍,進入某部文工團。1958年調入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成為一名專業相聲演員。1964年進京拜劉寶瑞為師。他創作表演了《柳堡的故事》,師父親自為他捧哏。1964年調入中央廣播說唱團。1974年開始與馬季搭檔,合作演出了《友誼頌》、《新〈桃花源記〉》、《海燕》、《高原彩虹》等相聲,蜚聲全國,紅極一時。後與郝愛民搭檔,推出了《彬彬有禮》、《父與子》、《英雄啟事》等作品。1985年開始與姜昆合作,表演的《虎口遐想》、《電梯奇遇》、《學唱歌》、《著急》、《重大新聞》等,反響強烈。曾連續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演出,並多次擔任大型文藝晚會的主持人。他的捧哏樸實憨厚,儒雅自然,並且能夠根據不同合作伙伴的特點及時調整表演風格,能夠與每一位逗哏演員配合得嚴絲合縫。“笑佛”唐傑忠幹革命靠腿不靠嘴唐傑忠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貧寒之家,1949年1月29日,這個17歲的高中生在北京解放的時候當了兵,算起來唐傑忠還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的老革命。他到部隊先當文藝兵,打打快板,做宣傳工作。在戰友們眼裡,唐傑忠性格寬厚,工作任勞任怨。那時文藝戰士號稱“革命靠腿不靠嘴”,1949年4月至10月,他們曾從天津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廣州,途中還要打仗。腳上打了泡,就跟女同志要跟頭髮,用針穿上,把泡穿破,把水擠出來,第二天接著走,直到最後泡底下又打泡,長了繭子。在江西過九連山,7天7夜都在下雨,路只有一尺半寬,這邊是山澗,那邊是高山,大家都要扒著山走,十分危險,而唐傑忠還牽著一匹馬,馬上馱著他從天津出發時買的幕布。下山的時候更是艱難,空手走都很吃力,唐傑忠還得在馬後拽著馬,一步一步地挪。到了廣州,幕布一點沒溼,儲存完好,唐傑忠為此立了大功,相當於現在的一等功。在路上,唐傑忠還隨時都能編出順口溜。眼睛看什麼就能說什麼,聽什麼就能講什麼。比如在行軍過程中,他見到一個挑擔子的炊事員,他就說:“這個同志真能幹,一根扁擔兩頭顫,中間夾著英雄漢。”起到了很好的鼓勁作用。到連隊給戰士教歌,唐傑忠教得特別有感染力,好學好記,非常受戰士的歡迎。感師恩學師德上世紀50年代初,唐傑忠從電影上看到山東快書名家高元鈞的曲藝,非常喜愛。後來部隊派唐傑忠到北京學習,他就到高元鈞家裡拜訪。高元鈞雖然沒有收他為徒,但是他熱情地給唐傑忠介紹了自己的把兄弟———單口相聲大王劉寶瑞。劉寶瑞不僅傾囊相授,甚至還一度給唐傑忠捧哏,捧著徒弟往前走。唐傑忠認為,高、劉兩位先生不僅引導自己走上了相聲的道路,還教導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處事。“劉老師教我,除了傳藝以外,我沒有付任何報酬,也不交學費,也沒有什麼回報。他的心胸非常寬廣,可以說是海納百川。”所以後來唐傑忠也向劉寶瑞學習,和自己的徒弟既是師徒,又是父子,還是朋友。比如對徒弟鞏漢林,唐傑忠當年千方百計幫他託關係、找朋友到北京發展,還幫他在北京借了房子,後來看鞏漢林演小品演得好,就從心眼兒裡為他高興,對他特別寬厚,儘管鞏漢林小品演得越好,離相聲專業就越遠。鞏漢林提起這事就說“感激師傅一輩子”。“偷偷地愛上了馬季”1958年,唐傑忠調入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成了專業的相聲演員。第二年,他開始跟馬季一起在劉寶瑞的教導下學習。唐傑忠笑著說,雖然馬季比自己小,但是“當時我偷偷地愛上了馬季”。他覺得馬季就是“小侯寶林”,表演熱情奔放,藝術上是頂尖的,而且馬季特別愛相聲,把相聲視為自己的第二生命。學習的這一年是馬季給唐傑忠捧哏,他們還一起在中南海為毛主席表演相聲小段《裝小嘴》等,還跟毛主席握手。後來唐傑忠放棄了升任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副團長的好機會,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他和馬季從1959年開始正式合作,一直到80年代。有人說,相聲演員找搭檔比找媳婦還難,兩個人業務上要有默契,相互之間要能容忍。唐傑忠一輩子站在捧哏的位置上,也就是配角的位置上,但是這麼多年來,唐傑忠說,自己心裡從來沒有覺得不舒服。“因為劉寶瑞老師教我們的時候就說,捧逗是一家,捧逗就是‘一棵菜’,沒有捧就沒有逗,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節目。”馬季先生去世前不久獲得了中國曲藝終身成就獎,唐傑忠就和自己得了獎一樣,非常激動,夜不能寐,半夜起來寫了一首“唐詩”———唐傑忠的詩,恭賀馬季榮獲大獎。謙虛了一輩子的唐傑忠還說,自己跟馬季的合作,等於禿子跟著月亮走———借了很大的光。“綠葉”在家是“紅花”“說相聲他是綠葉,在家裡我是他的綠葉。”與唐傑忠結婚快50年的夫人金老師說。他們1957年經人介紹認識,唐傑忠給金老師的第一印象是“很愛出汗,也不太愛說話”,後來金老師聽說他要說相聲,還覺得他不是說相聲的料。“真沒想到他能成為一個著名的相聲演員。”唐傑忠其實也覺得對不起夫人:夫人生了3個孩子,自己都不在家,不但不在,回來以後也沒有什麼表示。夫人是全國三八紅旗手,除了她的工作,從不講究吃、喝、穿、住,每天就講勞動,有一次工作中把手砸壞了,縫了很多針,唐傑忠一直不知道。唐傑忠和金老師可是“模範夫妻”。“請大家放心,我們老兩口現在是她幫助我,我幫助她;她怕我累著,我怕她累著;她希望她多幹點活,我希望我多幹點活。”唐傑忠曾說。據說,要有人請唐傑忠吃飯的話,他一般都不去,實在推不了,去的時候一定要帶倆飯盒,到那兒以後,告訴人家多炒兩個菜,然後端回來給老伴吃。唐傑忠先生大夥兒都笑稱唐傑忠為“笑佛”,因為他永遠會把笑臉給他的觀眾、給他的朋友。其實在生活當中,他也跟普通人一樣經歷了挫折和苦難。前些年,唐傑忠的一個兒子因病辭世,但是他認為,“戲比天大”,他把悲痛藏起來,依然讓大家在自己的相聲藝術中得到快樂。甘為綠葉襯紅花,淡泊名利氣自華;起承轉合七分捧,人稱慈祥“老媽媽”。唐傑忠,這個謙虛、慈祥、可愛、幽默的老頭,是百姓心中永遠的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