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6月11日發生的大事件

摩洛哥民族英雄克里姆去世

在57年前的今天,1963年6月11日(農曆1963年閏4月20日),摩洛哥民族英雄克里姆去世。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克里姆-哈塔比(1882-1963)是摩洛哥民族英雄、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1921-1926年裡夫大起義的領袖。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克里姆於1882年出生在摩洛哥北部山區的阿杰迪爾村。他的曾祖父阿卜杜-克里姆是伊德里斯王朝的一個謝里夫,曾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本族,從而產生了阿卜杜-克里姆家族之稱。他的父親是本部落-位很有名望的卡迪。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除了母語柏柏爾語外,還熟練地掌握了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第-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前,雖然摩洛哥已被瓜分,但是由於戰爭的爆發,法國和西班牙均未對其大部分領土實行有效的統治。特別是在西屬地區,由於當地人民的不斷鬥爭,殖民當局還無法在許多地區實行管轄。大戰結束以後,西班牙政府決定征服整個西屬摩洛哥。1920年,西班牙殖民當局最高軍事統帥西爾維斯特將軍率領西方殖民軍,開始進犯裡夫山區。阿卜杜-克里姆便幫助父親進行軍事部置,把400多武裝起來的烏里阿格勒人部署在塔弗爾西特-帶,阻擊敵軍,從而揭開了裡夫起義的序幕。不久,在西班牙殖民當局陰謀策劃下,阿卜杜-克里姆的父親不幸中毒身亡。在烏里阿格勒部落議事會上,精明強幹、足智多謀的阿卜杜-克里姆被選為部落的軍事首領。他牢記父親的“絕不屈從於西班牙人”的臨終遺言,決心帶領群眾為民族的尊嚴、自由和獨立而戰鬥到底。1921年上半年,西爾維斯特依仗軍事上的優勢,很快佔領了胡塞馬和阿巴拉等重要據點。阿卜杜-克里姆在最初的失利面前沒有氣餒。經過認真的考慮,他決定乘西軍驕傲輕敵之時,向阿巴拉發動-次突襲。結果,經過幾小時的白刃戰,烏里阿格勒人又成了阿巴拉的主人。這-勝利吹響了裡夫全面起義的戰鬥號角,那些猶豫不決的部落紛紛投奔阿杰迪爾,幾星期內起義軍就迅速增加到了3000人。阿卜杜-克里姆抓住戰機,乘勝前進,於7月21日至26日和8月初又發動了阿努瓦勒戰役和阿魯伊山戰役。起義軍先掃清了敵陣外圍據點,然後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心臟,打得兩萬人的殖民軍全軍覆沒,殖民軍總頭目西爾維斯特被迫自殺,殖民軍另一頭目納瓦羅被活捉。起義軍大獲全勝。僅阿努瓦勒一戰就繳獲大炮129門,機槍400多挺,步槍兩萬多支和無數彈藥。連西方殖民主義史學家也不得不哀嘆西班牙的這次大失敗“是任何國家殖民史上未曾有過的-次大失敗”。在這一偉大勝利的鼓舞下,裡夫其他部落紛紛起來參加反殖的民族起義軍,緊密團結在阿卜杜-克里姆的周圍。從此,阿卜杜-克里姆就由烏里阿格勒部落的軍事首領成為全裡夫的軍政領袖。1923年初,隨著越來越多的部落參加了起義隊伍,裡夫東部和中部基本實現了統-,建立國家的條件業已成熟。2月1日,阿卜杜-克里姆召開所有參加起義的部落代表大會,會議正式透過由12名卡伊德簽署的檔案,確認阿卜杜-克里姆為裡夫的埃米爾,宣告獨立的裡夫國家成立。1924年後,阿卜杜-克里姆的主要精力又轉到軍事方面上來了。這年之初,不甘心失敗的西班牙當局從本土調集大批援軍到摩洛哥,在空軍的掩護下,從東、西兩個方向發起進攻。它還指使西部大封建主拉伊蘇利向裡夫挑釁。阿卜杜-克里姆把裡夫軍隊部署在得土安到梅利利亞的防線上,並親臨東線戰場指揮作戰。裡夫軍隊很快消滅了拉伊蘇利的部隊,然後集中力量打擊殖民軍。在西迪--邁索戰役和盧河河谷戰役中,裡夫軍隊大敗西班牙殖民軍,接著進逼得土安。在三萬人喪生後,西班牙的殘兵敗將再次退守沿海戍地。西軍的第二次進攻又遭到了可恥的失敗。裡夫人民的鬥爭嚴重地打擊並威脅著法、西兩國在摩洛哥的殖民統治。法、西兩國越來越感到,要維護各自的殖民統治,兩國必須聯合起來,共同鎮壓裡夫人民。經過-系列的談判,1925年7月,雙方達成了協議,建立法、西委員會,決定採取聯合軍事行動。8月,法國30萬正規軍在南部開始全線進攻;9月,10萬西軍在法國艦隊的支援下在胡塞馬灣登陸,乘裡夫後方空虛之機,佔領了裡夫國家的首都阿杰迪爾。在法、西聯軍的強大攻勢下,人數只有七萬的裡夫軍漸漸失去了主動權。1926年5月,法軍機動部隊在空軍配合下突破了布澤尼卜防線,打通了通向阿卜杜-克里姆指揮部的道路,逼近塔爾吉斯特。5月27日,阿卜杜-克里姆被迫向法國投降。轟轟烈烈的裡夫獨立解放運動終於失敗。阿卜杜-克里姆投降後被法國當局流放到印度洋中的留尼汪島,他的家屬也和他-起被流放。流放期間,他無時無刻不在懷念自己的家鄉和人民。1932年,他向法國政府遞交了-份請願書,表達要求回到摩洛哥去的心願,但遭到法國政府的拒絕。1956年摩洛哥獲得獨立後,他感到由衷地喜悅。1958年,摩洛哥政府授予他以民族英雄的稱號。獨立後,摩洛哥國王曾兩次請他回國,均被他拒絕。這是因為他不同意在摩洛哥實行君主立憲制。1963年6月11日,阿卜杜-克里姆在開羅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