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6月10日發生的大事件

前國務院副總理陳錫聯上將逝世

在21年前的今天,1999年6月10日(農曆1999年4月27日),前國務院副總理陳錫聯上將逝世。陳錫聯陳錫聯(1915.1.4-1999.6.10),原名陳錫廉,字廉甫,湖北省紅安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中,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旅長、軍分割槽司令員;解放戰爭中,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歷任重慶市委第一書記、軍委炮兵司令員、瀋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常委,一度主持過中央軍委日常工作。中國人民解放軍高階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延伸閱讀:毛澤東臨終前將兵權交給了誰延伸閱讀:毛澤東臨終前將兵權交給了誰圖注:文革期間,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右),政委毛遠新(左)合影據新近出版的《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76年2月2日,毛澤東:“審閱華國鋒本日送審的中共中央關於華國鋒任代總理、陳錫聯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通知稿,批示:‘同意。退華國鋒同志。’這個通知於本日以中共中央一九七六年一號檔案發出,發至縣、團級。通知說:經毛主席提議,中央政治局一致透過,由華國鋒同志任國務院代總理。經毛主席提議,中央政治局一致透過,在葉劍英同志生病期間,由陳錫聯同志負責主持中央軍委的工作。”①此項人事變動,意味著自林彪死後復出的葉劍英,“實際被停止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②,另由陳錫聯取而代之——葉當時並未生病,乃是“被宣告‘生病’”。③毛澤東此番“棄葉擇陳”,反映了他對自己死後高層政治格局變動的預測和擔憂。其之所以選擇陳錫聯,當與陳作為瀋陽軍區司令員,在遼寧與毛遠新長期共事有很大關係;其對陳錫聯的重用,則至晚可以追溯到1973年末的“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事件。“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之起因,乃是林彪死後,在其住所發現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寫給毛澤東、林彪的三封書信,其內容,是建議將“犯錯誤的人”驅離中央,“放到基層去鍛鍊”。所謂“犯錯誤的人”,係指1970年廬山會議上,遭林彪派系人馬群起而攻之的張春橋。在追查書信為何未送毛澤東、而被扣壓在林彪處的過程中,周恩來亦被牽涉其中,更發生了中辦副主任王良恩的自殺事件,可謂撲朔迷離。④稍後發生的“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即主要針對許世友、韓先楚、楊得志三人。毛澤東明言:“你陳(錫聯)司令,濟南的楊得志同志,南京的許世友同志,這幾個同志呢,在一個地方搞得太久了”⑤——結果,許世友、楊得志、韓先楚均被調離原部隊,軍中地位驟降;唯陳錫聯由瀋陽軍區調入北京軍區,形同升遷。圖注:1984年10月,陳錫聯(左)在天安門城樓參觀國慶閱兵陳錫聯取代葉劍英掌握軍權一事,“使陳錫聯與葉劍英的關係陷於微妙。後來,陳錫聯夫人王璇梅在憶及此事時說,當時,‘陳錫聯奪了葉劍英的軍權’的傳言一度很盛,以致葉劍英想退出北京到廣州居住。為此,陳錫聯還專門給葉劍英打電話,說:‘葉帥你不能去廣州。’葉劍英聽了有些生氣,說:‘你怕我搗鬼嗎?我如果想搗鬼的話在哪裡不能搗?’”⑥陳錫聯自己也回憶說:“當時,一些同志由於對情況不瞭解,對我存在一些誤解,說了一些批評、指責的話。”⑦所謂“對情況不瞭解”,當是指陳錫聯雖經毛澤東欽定,取代葉劍英掌握軍權,但在毛澤東去世時,陳並沒有選擇支援毛遠新、張春橋一干人等。相反,據李先念之女李小林披露:“毛澤東去世後,父親與陳錫聯一起守靈。有一次,父親去洗手間,陳錫聯也跟隨其後。在洗手間裡,陳錫聯對他說:那幾個人可能要動手,要當心。父親急忙擺手不讓他說下去。”⑧註釋:①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12,P636。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葉劍英年譜(1897-1986)》(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P1108。③範碩:《葉劍英的非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3,P222。④赤男:《林彪事件後三位上將的信件風波》,《黨史博覽》2004年第06期。另可參見《短史記》第92期:《詭異的“上將書信被扣事件”》。⑤逄先知、金衝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P1675。⑥《1976年政治風雲中的陳錫聯》,《共產黨員》2009第12期。⑦《陳錫聯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2007,P384。⑧李小林:《父親與葉帥在西山有次特殊“筆談”》,新民晚報200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