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6月10日發生的大事件

清朝製成“萬年青”號輪船

在211年前的今天,1809年6月10日(農曆1809年4月28日),中國第一艘近代化輪船“萬年青號”下水。“萬年青”號輪船1809年6月10日清朝廣州船政局製成“萬年青”號輪船。這是我國造船史上自制的第一艘火輪船。1937年6月11日英國數學家芒德福誕生於英國撒塞克斯郡。芒德福創造性的應用了不變式論的幾何意義,建立了一門新學科——幾何不變式論。芒德福的另一重大貢獻是代數曲面理論。由於芒德福在代數幾何領域的卓越成就,他榮獲了1974年度的菲爾茲獎。1869年6月10日,清朝福州船政局製成“萬年青”號輪船。這是我國造船史上自制的第一艘火輪船。中國的造船工業始於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湧現出的一批洋務派人士,他們在戰爭中對西方近代工業技術的產物——船炮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設立內軍械所,於1863年1月28日製成中國第一艘木殼小火輪“黃鵠號”。1868年,江南製造總局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製船身)惠吉號。中國造船工業的真正興起還在福州船政局的創立。1866年,左宗棠設立福州船政局。這是當時最大的船舶修造廠,用以製造和修理水師武器裝備。1869年6月,福州船政局製成的第一艘輪船“萬年青”號下水。該船長238尺,寬27.8尺,吃水14.2尺,排水量1370噸,150匹馬力,航速10節,木殼,用銀16.3萬兩。此後到1907年止,船政局共製造艦船40艘,總噸位4.7萬餘噸,佔清末全國造船總數的74%。中國第一批技術工匠也隨之誕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造船了。船政局在辦廠過程中,雖然遇到了種種困難,但在造船技術方面則逐漸有所提高。在中國近代造船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日意格總監下造船延伸閱讀: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軍艦“萬年青”號始末延伸閱讀: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軍艦“萬年青”號始末19世紀60年代,部分有識之士,強烈地感受到外來侵略者堅船利炮的嚴重威脅,提出以興辦“洋務”來富國強兵。1866年7月14日,福建船政經清政府正式批准創辦,目的是引進西方技術,建造現代戰艦,組建海防水師。8月19日,閩浙總督左宗棠到福州馬尾選擇廠址。經過左宗棠的周密考慮和不懈努力,船政籌備工作初露端倪。福建船政於1866年12月23日正式動工興建。正當船政緊張籌辦之際,清廷下令調左宗棠任陝甘總督,1867年2月1日,沈葆楨出任“總理船政大臣”,加緊進行基礎建設。至1874年,大體建成馬尾造船廠。福建船政創辦建成後,首先開始造船。萬年青——武裝運輸艦,福州船政局成立後建造的第一號艦,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艘自己研製並製造的近代船隻。,1868年1月18日,沈葆楨主持第一艘木質兵艦“萬年清”號的龍骨安放典禮,耗時一年六個月的工時,於1869年6月10日完工。“萬年清”號系木殼蒸氣輪船,長76.16米,寬8.9米,吃水4.54米,排水量1370噸,馬力150匹,螺旋槳推進,備有風帆助力,航速10節,造價白銀16萬3千兩。同治八年(1869年)6月10日,在沈葆楨的苦心經營下,在全體船政員工的共同努力下,馬尾船政局自行製造的第一艘輪船"萬年青"號完工下水。9月25日,沈葆楨登船試航試炮成功,標誌著歷經艱辛的中國近代海防工業,開始起步。1869年9月26日,在沒有外國人引港的情況下,中國建造的第一艘蒸汽輪機戰艦“萬年清”號出海試航。它由我國近代最早的一位輪船管駕貝錦泉駕駛出海,他是駕駛中國自己建造的蒸汽兵艦的第一人。儘管海上狂風大作,巨浪洶湧,但艦上各戰位齊心合力,協調一致,舵手、輪機、炮手、水手等配合默契,首航喜獲成功。11月8日,時任三口通商大臣的崇原奉清政府之命登船出海,驗收國產第一艦。貝錦泉指揮若定,船體堅固牢實,輪機運轉輕靈,艦炮轟鳴,震耳欲聾,展現出中國水師誓死捍衛祖國海疆的大無畏氣概。“萬年清”號無論噸位還是功率,都大大超過同期日本造的“千代田”或“清輝”號。“萬年清”號的建造成功是中國掌握近代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重要標誌。萬年青——武裝運輸艦,福州船政局成立後建造的第一號艦,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艘自己研製並製造的近代船隻。1868年1月18日安放龍骨,耗時一年六個月的工時於1869年6月10日完工,造價白銀16萬3千兩。首任管帶為原“華福寶”船長貝錦泉。該艦木質船身無裝甲,長238英尺,寬27.8英尺,吃水14.2英尺;排水量1,370噸。兩座燃煤鍋爐,配置由法國進口的往復式蒸汽主機,有580匹馬力;風帆總面積8,660平方英尺,順風航速約15節;乘員100人,裝有六門5.5英尺炮。1887年1月20日該艦在上海吳淞口外之東沙洋麵遭英國京申公司商輪碰撞沉沒,“萬年清”艦死七十餘人並淹沒京餉公文等;後經調查責任在英方由英航商賠償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