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
在38年前的今天,1982年1月15日(農曆1981年12月21日),我國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為RNA及其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基因的表達與調控,以及染色體和功能基因組等。現代研究表明,用人工方法合成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質是人類合成生命的前提,也是驗證這些化合物結構的最好方法。該實驗室王德寶院士及其協作者經過13年的不懈努力,製備了所有11種核苷酸(或核苷),1982年1月15日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核糖核酸,對於揭示核酸在生物體內的作用,進一步瞭解遺傳和其他生命現象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並帶動了核酸類試劑和工具酶的研究和多種核酸類藥物(包括抗腫瘤藥物、抗病毒藥物)的研製和應用。該項研究成果於198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