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在諾曼底登陸
在76年前的今天,1944年6月6日(農曆1944年閏4月1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盟軍佔領灘頭陣地後,登陸大軍如潮水般蜂擁而至1944年3月,距實施兩棲登陸作戰尚有3個月時,艾森豪威爾命令放棄對德國本土的轟炸,而把全部炸彈傾瀉於集結在法國西部的德軍。與此同時,盟軍展開了一系列欺敵行動,其目的在於使德軍產生錯覺,把主要兵力和注意力放在加萊方向上。早在1943年制定“霸王作戰計劃”時,盟軍就面臨著兩種選擇:或在加萊地區登陸,或在諾曼底地區登陸。加萊港距敦刻爾克港很近,瀕臨英吉利海峽的最窄處,從海峽英國一側的多佛爾到加萊僅僅30幾公里,從英國多佛爾港地區出發的盟軍,可以在最短的距離內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加萊登陸區,但這裡卻是德軍守備力量最強的地區,相比之下,從英國海岸橫渡海峽抵達諾曼底地區,雖航程在100公里以上,但灘頭的地理環境對於登陸比較理想,而且德軍在這一地區的守備力量相對薄弱,因此盟軍最終把登陸方向定在了諾曼底地區。盟軍面臨兩種選擇,德軍也面臨兩種判斷:加萊?或者諾曼底,而他們先入為主地認為,加萊方向更危險,畢竟,幾千年前英國和法國是陸地相連的,連線地點就是英國的多佛爾和法國的加萊,後來海水淹沒了陸橋才斷開,但所形成溝塹卻是海峽的最窄處。在德國人那機械的腦子裡,很難想象還有人會捨近求遠,從海峽的寬闊處渡海。為了加強德軍的錯覺,盟軍空軍每向諾曼底投擲一噸炸彈,就向加萊投擲兩噸炸彈;每向諾曼底派出一架偵察機,就向加萊派出兩架。加萊正對著英國多佛爾地區。盟軍在多佛爾展開了忙忙碌碌的建設,軍營、倉庫、鐵路支線、輸油管壓力站都紛紛開工,動作認真而誇張,彷彿真要以多佛爾為發起陣地,向加萊進攻。巴頓被派到多佛爾,指揮一個名義上的軍團,這位隆美爾的老對頭,每天從多佛爾對著海峽彼岸的加萊比比劃劃,好像真的要在那裡與隆美爾再見個高低上下。盟軍統帥部透過電臺不斷地給加萊方向假設的地下組織釋出命令,提出策應盟軍登陸的種種要求。德國人善於勤奮地蒐集資料,並有一種卡片索引式的思維,盟軍制造的假情報無一遺露地被他們記錄在案。終於,德軍西線司令部小心翼翼地上了鉤,倫斯德和隆美爾都堅信盟軍將在加萊登陸。而戰後繳獲的檔案表明,希特勒倒還沒有完全上鉤,出於外人無法理喻的直覺,他反覆叫嚷,要注意諾曼底!登陸作戰需要無風的天氣和有利的潮汐。德軍氣象部門預測,1944年盟軍發動進攻的最好時機是5月,進入6月後,氣候惡劣。但在整個5月,盟軍沒有動靜,到5月底時,西線司令部大大地鬆了口氣。實上,就是在5月底,分散在英倫三島的盟軍官兵和作戰物資開始向待命出發的港口集中。為此,在幾天之內,每一條道路都通往港口,屯集了兩年的作戰物資現在要連夜運出。軍實行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外國使節一律禁止出入英國各港口;未經檢查的信件不得寄出;無關人員不得涉足海岸線10英里範圍。諾曼底登陸前夕的盟軍最高階指揮會議工6月1日,英國的港口被塞滿了。它們是3000艘戰艦,上面搭載著2000艘小型登陸艇、1500輛坦克、5000輛裝甲車、10000輛吉普車和推土機,以及第一批登陸的25萬名官兵。人員集中了,但海峽上空也逐漸集中了積雨雲,它們夾帶著強大的低氣壓逐漸逼近。仰望著天空,丘吉爾憂鬱地說:“這回可真正是聽天由命了。天公不作美,暴風雨來了。停泊在港口的戰艦上,人仰馬翻,還沒待出發,就有大量人暈船。盟軍統帥部原定6月5日為D日,這一天盟軍要在法國西海岸與德軍打響,而盟軍登陸部隊與德軍守備部隊的接火,則是第二戰場開闢的標誌,但D日不得不推遲了。根據原定計劃,在6月4日這天,盟軍船艦隊己駛出港灣。海峽白浪滔天,動盪不安,海面上狂風怒號,艦隊走了一半路程又被水上飛機召回。D日推遲一天,6月5日,據氣象部門報告,風暴將在6月6日早上暫時停止。艾森豪威爾淡撇撇地說:“OK,我們上路吧,”艦隊第二次駛入波濤洶湧的海峽。雲層密佈低懸,天海茫茫的彼岸,那片薄霧低垂的地方,就是期待既久的“第二戰場”。諾曼底是法國北部一片包含數省的地區,盟軍登陸地點僅僅是突入於海峽的塞納灣的一小段海岸線。在登陸部隊抵達之前,6月6日凌晨1時到3時,分乘925架飛機的13000名傘兵在德軍陣地後面空降,他們分屬兩個美國空降師和一個英國空降師,任務分別是牽制德軍,阻止德軍向灘頭增援,以及搶佔要地,建立橋頭堡。他們揭開了霸王行動的序幕。但霸王行動的主角是由登陸部隊而不是由傘兵擔任的,當盟軍傘兵在敵後與德軍交火時,登陸大軍仍漂浮在海峽中。由於天氣惡劣,德軍巡邏艇沒有出海,所以納粹竟絲毫沒有察覺,一支歷史上最為龐大的運輸艦隊正向自己駛來。6月6日拂曉之後,2500架盟軍轟炸機開始轟炸德軍據守的80公里長的海灘,對“大西洋堡壘”的打擊開始了。在艦炮猛烈大炮火的掩護下,盟軍在諾曼底海岸登陸,由於風浪太大,最初的登陸行動很混亂。專為這次登陸行動設計製造的水陸兩棲坦克,有很多入水後即遭滅頂之災。盟軍的登陸行動展開後,德軍西線司令部仍然堅持認為,在如此惡劣的天氣裡,不可能有任何象樣的大規模進攻。盟軍的轟炸,空降,登陸都還只是佯攻,真正的攻擊地點將在加萊。隆美爾在哪兒呢,和那次阿拉曼戰役一樣,當D日到來的時候,他不在軍中,而在家裡。但他在“大西洋堡壘”下的功夫得到了回報。經過如此猛烈的轟炸和炮擊之後,竟然有80%的工事儲存了下來,並能有效地向盟軍灘頭部隊開火,這不能不說是灘頭部隊的災難。最不走運的是奧馬哈海灘,根據事先的情報,這裡的守軍為一個營,但美軍衝上灘頭才發現,他們所面對的是一個裝備精良的德國師,美軍在這個灘頭上死傷慘重。美軍上校泰勒留在這個灘頭上的話後來卻被廣為傳播:“這個灘頭上只有兩種人:已經死了的人和正等著死的人。還是跟著我闖出這個地獄吧!”參加登陸的英軍第2軍團,官方定名為“英國解放軍”,而英國老百姓更願意稱它為“雪恥軍”,如果是在加萊方向登陸,它們便幾乎是順著當年敦刻爾克撤退的路線原路打回去。如今是在諾曼底登陸,他們也要表現出英格蘭民族精神的復活。長達80公里的海岸並非全部是海灘,加拿大軍隊的登陸地段便是陡峭的峭壁。由於風浪太大,登陸船隻靠不了岸。德軍搶先攀上峭壁,居高臨下射擊,加拿大軍隊只能被動地在山岩間與德軍周旋,後來,這片高出其他海灘的地方,卻被稱為諾曼底的“陷阱”。6月6日黃昏的時候,艾森豪威爾與蒙哥馬利碰了碰頭,戰況不盡如人意,規定D日應達到的目標,還一個都未達到。但在整個D日,盟軍全部陣亡人數還不到2500人。6月7日,在英國分體澆鑄的混凝土人工港口被運到諾曼底海灘,它由混凝土沉箱和浮動碼頭兩部分組成,又被稱為“馬爾伯里人造港”。它泊在沿海的水深處,小型運輸船隻和登陸艇能直接靠泊,作戰物資透過一條8公里長的由浮橋組成的道路直接運抵岸上。一場半個世紀未曾有過的六月風暴席捲而來。數十艘船舶被拋上海灘,數十艘則葬身海底。人工碼頭沒有能經受住風暴的考驗,在海浪中解體了,數百萬美元的武器落入水中,在海中停泊的大艦船,雖然沒有被風浪打翻,所載的補給品無法運抵岸上。二戰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暴風雨來得突然,去得也突然。天晴了,道路卻泥濘不堪,盟軍行進困難。而在風暴大作的那幾天,補給又沒能運上來,部分盟軍現在已動彈不得。老天爺賜給了德軍一個難得的反撲機會。戰後,西方的二戰專家一致認為,隆美爾當時沒能抓住這個戰機。但不管怎麼說,德軍已俘虜了不少盟軍士兵。在少數地區,由於盟軍的轟炸使法國平民失去了房屋、穀倉、財產,有些人把怒火傾瀉在盟軍俘虜身上。但在更大範圍內,在法國的西部,數不清的地下組織從地下冒了出來,配合盟軍作戰。諾曼底登陸作戰漸漸被推向高潮,它的最後一幕是奪取科坦登半島上的古老要塞和重要商港--瑟堡,盟軍在法國西部作戰,不能總依靠海灘和人工港裝卸補給,而是必須要有一個現成的、說得過去的港口。諾曼第地區的瑟堡成了首選目標。希特勒給瑟堡守軍下了一道死命令:不準撤退!不準投降!他要瑟堡守軍進行一場自殺性的戰鬥。但這裡的守軍多是僱傭來的,德軍士兵並不多,東歐和巴爾幹僱傭軍無心戀戰。瑟堡是一個只有幾萬人的小城,美軍的3個師一舉躍入科坦登半島,把這個40公里寬的半島截為兩半。僅此一下,瑟堡守軍就支援不住了,瑟堡城防司令被俘後,認為自己沒打好,主要原因是部隊成分太雜。他說:“你不可能指望,一個東歐人或巴爾幹人,在法國人的土地上,為了德國人的利益,而與美國人和英國人拼命,”他的話很快得到了證實。6月26日,瑟堡只剩一個據點了,那是個海軍軍械庫。那裡有的是武器彈藥,還有8英尺厚的混凝土工事。如果守方願意堅持,實在是能堅持一陣。但美軍派了個心理戰小組,用麥克風向軍械庫的守軍喊了陣話。不大會兒,軍械庫的指揮官出來談判。他說:“我們可以向大炮投降,總不能向那個麥克風投降。給點面子,關上那個麥克風,再打幾炮過來。”他回去後,美軍履行了這個手續,又放了幾炮。即刻,400名守軍集體列隊出來投降了。6月27日,D日之後的整整三個星期,盟軍佔領了瑟堡,它被認為是諾曼第登陸戰役最重要的成就。儘管這個海港已被德國人破壞到無法使用的地步,但盟軍的專家僅用19天就修復了這個海港,並迎來第一艘船。1943年12月7日,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盟軍司令,統一指揮盟軍在西歐的登陸作戰羅斯福給斯大林的信。信上告知歐洲盟軍司令是艾森豪威爾艾森豪威爾視察盟軍空軍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庫大量的武器裝備運入英倫三島希特勒與德軍將領研究法國西海岸防務“大西洋壁壘”區域性法國北部重重佈雷和設定障礙的海灘正逢退潮時分的景象被用來保護盟國艦隊的防空氣球1944年6月6日是“霸王行動”的D日艾森豪威爾下達進攻命令登陸前,盟軍航空兵實施了1.5小時的火力準備在登陸前4至5小時,盟軍的三個空降師在德軍防禦縱深實施空降空前巨大的登陸艦隊駛向海峽對岸美國士兵正全副武裝,緩慢地透過登陸艦狹窄的入口一輛盟軍的水陸兩棲車裝載著重炮炮彈,準備在諾曼底登陸蒙哥馬利在前線指揮戰鬥人工港登陸開始人員和補給品源源運至奧馬哈灘頭支援盟軍柯登丁半島的攻擊行動在諾曼底登陸的美軍向盟軍投降的德軍諾曼底戰役中一名筋疲力盡的德國裝甲部隊士兵盟軍從諾曼底海灘向縱深發展進攻D日後第三天的諾曼底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