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月15日發生的大事件

李洪樞案

在46年前的今天,1974年1月15日(農曆1973年12月23日),“李洪樞案”揭秘。李洪樞案據《黨史縱橫》的報道,上世紀70年代,著名電影《熊跡》就是以1974年的“李洪樞案”為原型拍攝的。電影《熊跡》70年代,大批蘇聯外交官在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的指揮下,在國外從事間諜工作。1974年1月15日晚上,蘇聯駐華一等秘書與蘇聯派遣在我國的特務李洪樞及其同夥,在交換情報時被公安機關和民兵抓獲。這也成為70年代中國破獲的最著名的間諜案。間諜李洪樞馬爾琴科1972年秋,新疆邊防部隊巡邏時,在國境線我方一側發現剛吃過的食品空罐,報公安部。公安部即向全國各省市公安部門通報情況,要各地的旅館、飯店、交通站注意盤查從蘇聯潛入的間諜。不久,在吉林省長春市的一個小旅館內查到一名叫李洪樞的人。經審問,李是黑龍江人,30歲左右,原是小學教員,1967年偷越國境到了蘇聯,1970年到莫斯科,在蘇聯國防部軍事情報機關接受了特務訓練,1972年6月接受派遣任務,從新疆額爾齊斯河口越境回國內。據李交代,他到過北京,已同蘇聯大使館聯絡過兩次,然後去了長春。查清李的基本情況後,此人由長春市公安局送交北京市公安局,由公安部一局負責,決定經教育後逆用。李洪樞由北京市公安局拘押後,在我方掌握下同蘇聯使館進行聯絡。在第二次聯絡時,我方透過夜視儀觀測到蘇聯使館來了人,證實了李洪樞的交代。接著李洪樞在我方安排下用密寫的方法提出要克格勃發給電臺,蘇方答應給予。電臺放在香山附近,埋在地下,做上標誌。李在我方監控下去取,取時挖出一個水泥匣子,開啟一看是電臺,還有人民幣1000元。這架電臺在當時較先進,預先把聲音錄在錄音帶上,一按電鈕就發出了。這期間曾因看管不嚴,讓李洪樞跑了。李洪樞跑到了郊區,偷挖地瓜吃,被老鄉扭送了回來。1974年1月15日晚,中央決定逮捕李洪樞,也就是停止逆用。逮捕前要李洪樞同蘇聯大使館聯絡,在西壩河橋下接頭。北京衛戍區司令吳忠命人率領便衣民警在西壩河周圍埋伏。李洪樞與蘇聯使館人員接頭時,便衣立即圍上去,人贓俱獲。繳獲了一臺快速收發報小型電臺、密寫的指示信以及密寫顯影藥、偽造空白邊境通行證、活動經費等。當場還扣住一輛汽車,裡面有蘇聯使館一等秘書等5人,一起帶到公安局,後將使館的人放走。1974年1月19日這幾個人被驅逐出境。這事件當時公開進行了報道,揭露了蘇聯使館在中國進行間諜活動的事實。毛主席在一次講話中說過,我們取得了兩個勝利:北邊珍寶島邊防的勝利;南邊抓住蘇修特務的勝利。竊取國家軍事秘密進入和平年代,我國抓獲的形形色色的外國間諜也不少,他們主要從事竊取軍事、經濟機密的工作。一個名叫“飛哥”的境外間諜,還在中國策反了40多人,竊取國家軍事秘密。不少活躍在中國的日本間諜,也紛紛被捕。對於破壞國家安全的間諜,中國政府的態度是堅決的。2014年,中國出臺了《反間諜法》,首次明確了間諜行為的法律定義,間諜行為最高可判死刑。2017年4月,北京市國安局制定的《公民舉報間諜行為線索獎勵辦法》正式公佈並開始實施。《辦法》規定,公民向市國家安全域性舉報間諜行為,最高可獲得50萬元獎勵。看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