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5月31日發生的大事件

福特最後一輛T型車下線

在93年前的今天,1927年5月31日(農曆1927年5月1日),福特最後一輛T型車下線。在生產了15,007,003輛之後,最後一輛福特T型車下線。19年的生命歷程,百年的回憶,雖然福特T型車一度曾經佔據了世界汽車產量的半壁江山,但競爭對手們師夷長技後的發展漸漸讓這種優勢化為烏有。1927年5月26日,生產了1500萬輛的T型車終於停產,經過半年的生產線改造,它的替代品A型車正式下線,然而無論如何這個神話都無法打破,450萬輛的成績值得驕傲,但也預示著福特從T型車之後開始下坡滑行。但它的可貴之處並不是存在的時間,而是在汽車技術與生產發展中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統一。現如今,它已經不再是一個商品,一種交通工具,沉浸在歷史中的人們享受著T型車帶給他們的快樂,也可以讓人們短暫忘卻如今的蕭條。福特T型車福特T型車(英文:FordModelT;俗稱:TinLizzie或Flivver)是美國亨利·福特創辦的福特汽車公司於1908年至1927年推出的一款汽車產品。第一輛成品T型車誕生於1908年9月27日,位於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皮科特(Piquette)廠。福特T型車的面世使1908年成為工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T型車以其低廉的價格使汽車作為一種實用工具走入了尋常百姓之家,美國亦自此成為了“車輪上的國度”。該車的巨大成功來自於其亨利·福特的數項革新,包括以流水裝配線大規模作業代替傳統個體手工製作,支付員工較高薪酬來拉動市場需求等措施。福特公司也曾推出分期付款計劃輔以銷售,這類似於德國大眾汽車的“KdF-Wagen”(大眾甲殼蟲的前身)採取的策略,但是這項計劃被認為並不成功。福特T型車早在1903年亨利·福特創辦福特汽車公司到T型車問世之前已有數個車型和原形車被製造。雖然起始編號是A型車,但是從A型車到T型車之間並沒有19個型號。在緊列T型車之前的是福特S型車(N型車的升級版),然而由於某些原因,T型車的下一代產品並不是U型車。1927年福特公司推出了A型車,公司將其解釋為與過去訣別,A寓意著新的開始,亨利·福特想讓它成為一個轉折點。此時,福特的競爭對手克萊斯勒公司的第一輛普利茅斯汽車(1928年)被命名為U型車。從第一輛T型車面世到它的停產,共計有1500多萬輛被銷售。它的生產是當時先進工業生產技術與管理的典範,為汽車產業及製造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20世紀世界最有影響力汽車(英文)的全球性投票之中,福特T型車榮登榜首。福特T型車生產工廠福特T型車流水裝配線的應用福特T型車的革命性創舉流水裝配線是由威廉·C·克萊恩在參觀芝加哥的一個屠宰廠動物肢解與傳送帶傳送的過程後將其引進福特汽車公司的,個體工人重複切片的高效率工作引起了他的注意。此後他將流水裝配線的概念報告給了彼得·E·馬丁,雖然馬丁對此抱著懷疑態度,但仍然鼓勵他繼續。對此雖有其他人聲稱自己將此想法報告給了亨利·福特。但亨利·福特博物館的檔案室中很好地儲存了威廉·C·克萊恩的關於參觀屠宰廠啟發的檔案,他由此成為了現代流水裝配線之父。之後由工廠主管彼得·E·馬丁領銜,以及他的助手查里斯·E·索倫森,技術工人哈羅德·威爾,克拉倫斯·W·艾弗裡和查里斯·劉易斯等進行了嘗試與探索。當第一輛由流水裝配線製造的T型車完工時,Pa·克萊恩在包括亨利·福特在內的眾多旁觀者和媒體的注視下驕傲地將其開下了生產線。福特T型車生產線引擎與啟動方式T型車擁有一部前置177in3(2.9L)的四汽缸一體引擎,可提供20匹馬力(15kW)和45mph(72km/h)的速度。該引擎有旁側閥門與三個主要軸承,可靠汽油或酒精提供動力,後者後隨著汽油價格的下降和燃料使用禁令的出臺,遂停止使用。預設配置的T型車的耗油量大約為25至30mpg(7.8-9.4L/100km)。在你用手搖起動柄啟動一輛T型車前,你必須使點火延遲,否則你將有可能損壞啟動裝置或者被飛旋的起動柄打傷。多數T型車由冷卻器底部引出的電線控制阻風門,藉此你可以在右手使用手搖起動柄的同時用左手操作它。1926年後,銷售的T型車基本都配置了電子啟動裝置。福特T型車的引擎T型車有一個獨特的電磁點火系統,但由於產生電壓過低需要點火線圈的加強。為了更方便地啟動,它同時也可透過手動的方式切換為獨立的乾電池系統點火,在高速運轉的時候轉換回電磁點火系統,這個設計的優點為即使電池組耗盡也可繼續執行。火花由透過一個安裝在引擎前方凸輪軸端部的低電壓“計時器”分配到火化塞產生,這種“計時器”就是現代的分電器的前身,它將電流導引安裝在駕駛室前部一個箱子內的4個振動線圈,點火的計時調節是透過藉助轉向柱上的槓桿裝置人工轉動計時器來實現的。做出到電磁點火或電池組點火之間最好的選擇與在不同載荷與速度條件下最理想的計時方式需要相當的技巧。為了保持至高的可靠性和簡易性的目標,這套系統在汽車裝備有發電機和電池組的電子啟動系統後仍然被保留。該車的10加侖的油箱安置在前座下的汽車骨架上,另有一種考慮了美國農民使用需要的設計配備了改進型化油器可以使用乙醇作為燃料。由於燃料依靠重力作用從油箱流到化油器,故T型車當其中燃料較少時,不能翻爬陡坡,通常的解決方法是將車倒著開上坡去。1926年後,大多數汽車都將油箱移至前方的風罩下。T型車常常為後人所垢病的一個缺點是該車沒有水泵,引擎的冷卻是依據熱虹吸原理的自然迴圈來實現的。熱水由於質量較輕,升到引擎頂部進入冷卻器,當溫度降低的時候回到底部,重新返回引擎。這就是當時大多數汽車的的冷卻流動路線,即使在裝備了水泵後依然如此,直到交叉流動冷卻器的發明。而水泵是作為選配構件獨立於T型車銷售的。福特T型車生產線傳動系統T型車後輪驅動,行星齒輪傳動,3速。以今天的標準來看,它還不能稱為3速,因為其中有一個是倒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該車的駕駛方式今天簡直可以稱為藝術,它居然沒有離合器踏板,換檔是透過駕駛艙地板上的3個踏板完成的,中間的一個踏板是倒檔,兩旁的踏板分別為高速檔和低速檔,而油門透過方向盤後的一個柄來控制。這和當代汽車的操縱方式有著非常大的區別。懸掛系統與車輪T型車的前後軸都橫向安裝有橢圓彈簧的非獨立懸掛系統,車前軸由落錘鍛造為一整體,福特多次演示將其扭曲並送與經銷商以顯示其優越性。該車的腳剎與現代的汽車不同,它的右踏板透過傳動系統上剎鼓的套箍使後軸停轉,而手製動是在剎鼓的外部作用實現的。該車車輪為木製的“炮車輪”,1926至1927年改為鋼質焊接輪輻。輪胎為直徑30英寸的充氣輪胎,前輪寬3英寸,後輪寬3.5英寸,軸距99英寸,標準輪距56英尺,也有少數為適應南方路面需要改為60英寸。車輛製造在該車的生產歷程中經歷了數次重大的變化。早期的型號的冷卻器,車燈和許多小部件都是由黃銅製成,樣式單一,大多數車都為敞篷旅行車,且沒有配備車門。後期車型逐漸豐富,在原有底盤下開發了轎車、跑車、皮卡、卡車等車型。車前燈由最初的乙炔燈發展為電氣燈。T型車運用了當時的許多先進科技,例如釩鋼,使其的耐久性表現十分出色。80年後的今天,許多部件仍可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