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誕生
在89年前的今天,1931年5月31日(農曆1931年4月15日),國產第一輛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終於問世。1931年5月31日,國產第一輛汽車——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終於問世。這輛車除少數部件,如發動機曲軸等,是委託國外廠家依照本廠圖樣代制外,其餘部件均由本廠自制。為了慶祝第一輛國產汽車的問世,遼寧迫擊炮廠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民生廠根據國內道路狀況和實際情況,計劃製造兩種型號的載貨汽車,一為75型,載重量約為兩噸,適用於城鎮;一為100型,載重量約為3噸,適用於道路條件較差的地區。根據計劃,先試製一輛75型載貨汽車。在試製過程中,還曾同國外的福特、通用、萬國、斯蒂貝克等汽車公司交換資訊。民生牌汽車問世以後,在國內引起很大反響。中華全國道路建設協會為紀念建會10週年,在上海舉辦路市展覽會,並強烈要求展出第一輛國產汽車,為展覽會增色,為國爭光。李宜春廠長決定派人參加會議,並將汽車和各種汽車零件,以及各種圖表一併發往上海。1928年12月,東北易幟,南北趨於和平。奉天迫擊炮廠廠長李宜春等提出的“應國內需要,宜首先製造載重汽車”的建議得到張學良將軍的讚許,遂將奉天迫擊炮廠改為遼寧迫擊炮廠,並附設民用品工業製造處,主要生產民生用具,製造汽車內飾材料和各種皮革。1929年2月,張學良將軍將遼寧迫擊炮廠結餘的四萬餘元(舊幣)撥給民生工廠,作為研製汽車所用材料試驗費。隨後又撥款70萬元,作為國產汽車的試製和生產費用。為了加快研製工作,民生工廠聘請了美籍技師麥爾斯為總工程師,並聘請國內外大學和專科畢業的技術人員擔任工廠的重要職務,當時民生工廠共有職工207人,其中職員30人,工人177人。民生工廠從1929年5月開始國產汽車的研製工作。在裝置和技術條件十分簡陋的條件下,經過兩年多的時間,至1931年6月,終於試製成功了中國第一輛民生牌75型2.5噸國產載貨汽車。為此,瀋陽迫擊炮廠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同年7月,該車應邀送上海參展,並準備再生產15輛,為“雙十節”獻禮。後因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而未及組裝。1931年10月上海《道路月刊》和同年8月13日上海《民國日報》的照片和史料,大致記載了民生工廠試製國產汽車的基本過程。據載,1929年8月,民生工廠在完成了基本準備工作之後,根據張學良將軍關於載貨汽車是當時急需的交通運輸工具的指令,從美國購買了瑞雷號載貨汽車散件,運回廠內自行組裝整車,並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然後將瑞雷號全車拆卸,選擇重要的易損機件,另行設計並重新制造。透過對汽車的拆裝測繪和試驗,初步掌握了汽車設計和製造技術。根據民生工廠的汽車製造計劃,原定試製和生產兩種載貨汽車,一種是55型載重2噸,一種是100型載重3噸,後根據城鄉運輸的需要,確定為75型2.5噸載貨汽車。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是自行設計的。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和輪胎等汽車部件,由於裝置工藝和原材料當時在國內無法解決,事實上也難以自制,均暫行委託國外專業名廠依照民生工廠自行設計的圖紙加工。除此以外,民生牌汽車零部件均由本廠自行設計製造。民生牌汽車為長頭,棕色,採用六缸水冷汽油發動機,65馬力,前後輪距4.7米,前後四輪為單胎,最高車速為每小時40公里。自行設計的緩衝式後軸也有自己的特點,水箱分為四部,即使一部損壞,汽車仍然照常行駛。1931年9月19日奉天《盛京日報》記載,“民生工廠自制國產汽車40輛工程將告竣……樣式精美,輕便異常。”但由於“九·一八”事變,民生工廠未組裝成車的零部件均被日本侵略軍掠奪一空,張學良將軍創辦民族汽車工業的雄心壯志也隨之前功盡棄,毀於一旦。1934年3月,偽滿實業部按照日本關東軍的旨意,在原遼寧迫擊炮廠舊址上成立了同和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該社的目的是適應擴張侵略的需要,從事汽車的修理和組裝。除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輪胎等用原車零件外,工廠對其他零件均進行了重新設計製造。當時有人做了統計:在全車666種零件中,有464種是自制的,202種是進口的)主要是發動機、電器件、精密齒輪、軸承等),“國產化”率高達70%,在國內機械工業水平極低的條件下,能夠達到這一水平,相當不易。民生牌汽車在中國引起很大反響,參加了1931年9月12日中國全國道路協會主辦的上海市展覽會,它被放在展廳中央,前保險槓上用中、英兩種文字寫著:“載重後行駛粗劣之路能力極強,駛平坦之途速率增大。”並附帶主要零部件的掛圖,以及自制與外購零部件一覽表。展廳迎面懸掛起張學良和李宜春的大幅照片。蔣介石派張群作為代表參加展覽會,時任外交部長的王正延、實業部長孔祥熙等也都親自到會祝賀。正當中國人為有了自己的汽車而歡喜時,在民生牌汽車在上海展出後的第六天,日本認在中國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瀋陽。民生汽車工廠也被日軍侵佔,即將完成的首批汽車及零件被日軍全部拖走,向美國訂購併已運到牛莊(今營口市)的46臺汽油機,只得轉運天津,剛剛萌芽的中國民族汽車製造工業就這樣被扼殺了。訊息到上海展覽會,民眾群情激憤,當即舉行了汽車大遊行,三百多輛汽車浩浩蕩蕩,行進在上海的大街上,抗議日本侵佔東北。遼寧代表給民生汽車披上了黑紗,車頭上用電燈泡拼出閃閃發光的四個大字:“國產汽車!”民生工廠曾經有一個批次生產汽車的計劃,每年要生產載重2噸、65馬力的75型民生汽車100輛,載重3噸、85馬力的100型民生汽車50輛。第一輛汽車1931年5月試製成功時,工廠已經準備好了50輛左右的零部件,首批15輛汽車計劃作為向“雙十節”的獻禮。然而,所有半成品都落入日軍手中,只有在上海的一輛民生汽車免遭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