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5月30日發生的大事件

明代梃擊案

在405年前的今天,1615年5月30日(農曆1615年5月4日),明代張差闖宮案。明萬曆朝,因立太子曾引起朝廷激烈的爭論。萬曆帝長子朱常洛為太后宮女王氏所生,極受冷遇;而寵妃鄭貴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為萬曆帝所鍾愛,鄭氏與萬曆帝“密誓”立常洵為太子。朝臣依據封建王朝太子立嫡,無嫡立長的法綱力爭,但萬曆帝總以各種藉口拖延,直至皇太后施加壓力,始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冊立朱常洛為皇太子,同時也封常洵為福王,藩國洛陽,這就是萬曆朝圍繞確立太子爭論了15年的“爭國本”鬥爭。從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至四十二年(1614年),又鬥爭了13年,直至福王離開北京赴洛陽就國才真正確立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但宮闈的權力之爭仍未停止。1615年5月30日(明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日),宮外男子張差手持木棒闖入大內東華門,一直打到皇太子居住的慈慶宮,後被內監捕獲。對張差梃擊太子宮之事,朝內爭論不一。支援鄭貴妃傾向福王為太子的臣僚認為是張差瘋癲所為;支援皇太子的大臣認為是陷害太子的陰謀。經刑部十三司會審,查明張差系京畿一帶白蓮教的一支紅封教的成員,其首領為馬三道、李守才,他們與鄭貴妃宮內的太監龐保、劉成勾結,派張差打入宮內,梃擊太子宮。此案的發生,震驚了宮內和朝野。聯絡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曾發生鄭貴妃的內侍與奸人勾結詛咒皇太子的事件,梃擊案牽連到鄭貴妃在所難免。萬曆皇帝極力調解皇太子與鄭貴妃的矛盾,一方面怒責鄭貴妃,一方面迫使皇太子改變態度,由“張差所為,必有主使”改變為“此事只在張差身上結局足矣”。此外,萬曆皇帝又召見群臣,表示懷念皇太子的保護人皇太后,以示自己立太子的誠意。他明令除懲治張差等人外,“不許波及無辜人”,以解脫鄭貴妃。此案結局,6月24日,張差磔死,馬三道、李守才發遠方戍守,太監龐保、劉成在內廷擊斃,梃擊案掀起的軒然大波暫時平息。然而宮闈爭鬥並未真正結束,在泰昌、天啟年間更為劇烈地展開,“紅丸案”、“移宮案”接踵發生。梃擊案與權力之爭顯然有關,但其內情至今未有定論,成為明宮疑案之一。評論:因東窗事發鄭貴妃策動梃擊事件使其勢力大衰,反而鞏固了太子朱常洛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