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5月29日發生的大事件

人類首次登上珠峰

在67年前的今天,1953年5月29日(農曆1953年4月17日),人類首次登上珠峰揭開珠峰高度之謎。希拉里在頂峰上留下了英國國旗尼泊爾國旗和聯合國的旗幟紐西蘭登山運動員埃德蒙-希拉里以及他的尼泊爾舍巴人嚮導坦新成為首次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人。在此之前,這座世界最高峰曾有9次留下了人類的足跡(其中一次是1929年運氣不佳至使全軍覆沒的馬洛裡-埃文遠徵軍),但他們均未成功地征服峰頂。他們兩人5月29日上午11點到達海拔29000多英尺的珠峰之頂。他們在頂峰僅停留了15分鐘,坦新在頂嶺插上英國、尼泊爾、印度及聯合國的國旗。希拉里拍了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照片。希拉里以他的成功來慶賀今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加冕。他已被女王封為爵士。這次成功的登山活動是由約翰-亨特上校組織的,亨特選中34歲的希拉里率隊攀登珠峰。登山隊2月離開英國。5月從18000英尺的大本營開始攀登。他們沿珠峰南坡向上攀登。首次登頂的嘗試是在5月26日,但由於缺氧而告失敗。希拉里兩位緊密合作的登山家卻為誰是第一而爭論不休珠峰常識●攀登珠峰每年有兩個最佳季節據專家介紹:由於特殊的氣候條件和高海拔,每年攀登珠峰的最佳時間僅有兩個時間段4-6月份9-10月份●珠峰北坡地區每年的6月份進入雨季,一直到當年9月份,其中7、8兩個月份降雨量最大海拔7000米-9000米之間每年的1-3月份和11-12月份風力最大珠峰之最●第一次成功登頂1953年5月29日紐西蘭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第一次跨越珠峰1963年美國珠峰登山隊的安索爾德與霍貝因●第一次以一晝夜的時間登上珠峰1987年9月25日至26日36歲的法國人馬克·巴塔爾(用時22小時30分鐘)●第一次在頂峰進行電視現場直播●第一次在珠峰上空航拍登山場景●第一次南、北兩側雙跨會師1988年5月5日中國、日本、尼泊爾三國聯合登山隊登頂珠峰攀登數字●超過6322人次成功登頂●在國內攀登總花費在30萬以上歷史點評:登頂所能帶來的名利效應已變得越來越淡漠,但登山者們依然接踵而來。他們帶著人類社會高度發達的文明和伴隨文明滋生的困惑而來,在珠峰表現出人類最原始也是最可貴的衝動。這種衝動不是魯莽,是人類在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支配下的行為表現,是貫穿於人類發展史的那種勇敢不屈、自強不息精神在和平年代裡的一種體現。延伸閱讀:揭開珠峰高度之謎:演演演算法究竟從何而來?延伸閱讀:揭開珠峰高度之謎:演演演算法究竟從何而來?里昂那多?克拉克根據傳統方法測得阿尼瑪卿山比珠峰高出193米,認為珠峰不是世界最高峰,後經驗證推翻。)珠峰高度究竟從何而來?我們將為你揭開謎底。此8848非彼88481714年到1715年,清政府從北京派人專程進入西藏,深入珠穆朗瑪峰下,採用經緯圖法和梯形投影法,對它的位置和高度進行初步測量。1717年,《皇輿全覽圖》上明確標上了珠峰的位置,並定名為“朱母郎馬阿林”,這也成為記載珠穆朗瑪峰最早的歷史文獻。¤印度確曾量珠峰1852年,在英屬印度測量局局長喬治?埃佛勒士(GEORGEEVERST)的指揮下,測量師們在印度將巨大的經緯儀對準了250公里之外的珠峰,並用大地測量法得出了珠峰的高度——8840米。這一粗略的測量結果讓世人知道珠峰正是地球之巔。雖然埃佛勒士並未深入珠峰,他的測量結果也不準確,西方卻將珠峰命名為埃佛勒士峰,以此表彰這位測量世界之巔的人。20世紀初,國外科學家還曾用氣壓測定法測量出珠峰的高度為8882米。直到1954年,印度測量局一位叫古拉提的測量師在1852年測量基礎上,重新測定珠峰為8847.6米,四捨五入後將珠峰高度定為8848米。¤意義不同的8848197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在1966至1968年測量的基礎上,對珠峰進行了第三次測量。此次測量是在珠峰測高歷史上第一次樹立測量覘標(測量標誌,架設在觀測點上,作為觀測、瞄準的目標),並綜合利用三角、導線、水準、天文、重力、三角高程等方法,量出了珠峰高度——8848.13米。如果按照四捨五入的方法,我國測出的珠峰高度與印度一樣,同為8848米,但同樣的數字卻有著本質的不同。首先古拉提自己沒有,也從未請登山家登上珠峰峰頂,更不可能在那裡樹立覘標,他所運用的傳統三角測量法無法找準頂峰的交匯點,因此測量具有侷限性。其次古拉提版的8848米是“雪面高度”,即包含了峰頂冰雪層的厚度。而我國在1975年測得的珠峰雪面高度是8849.05米,減去實測雪深0.97米,才得到了較為精確的8848.13米。(1823年,時任英屬印度測量局局長的埃佛勒士開始了對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在內的一系列山峰的測量。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珠峰測量工作,雖然結果並不準確,珠峰卻以他的名字命名。)兩個精確資料1975年,我國第一次精確測量出珠峰的高度——8848.13米。2005年,我國再次組織相關專家為珠峰量身高,這次得出的結論是8844.43米。¤綜合法求值1975年5月27日,我國首次將測量覘標立於珠峰之顛。從珠峰附近選擇了9個測站點,它們分佈在以珠峰為中心的69度的扇形區域內,至珠峰的距離從8.5公里到21.2公里不等,高程為5600米到6240米。這9個點的座標和高程分別利用三角測量、導線測量、水準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方法求得。在9個測站上對珠峰覘標觀測水平角和垂直角,根據水平角確定珠峰的水平位置和各測站至珠峰的水平距離。然後根據三角高程測量原理,由這些垂直角和水平距離確定各測站同珠峰之間的高差,進而推得從我國黃海平均海面起算的珠峰高程為8848.13米。¤雷達探冰雪2005年,時隔30年,我國複測珠峰高度。這次,國家測繪局利用GPS測量、重力場的理論和方法、高空氣象探候、峰頂冰雪層雷達探測等現代測量技術手段,結合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電磁波測距、高程導線測量等經典測量方法,精確測定珠峰高度。針對珠峰頂部冰雪層厚度年際變化大的問題,此次珠峰測量還首次動用了冰雪深雷達。這將幫助測量人員搞清珠峰頂部冰雪層與岩石層之間的關係,從而掌握珠峰頂岩石層的高度,而這一高度將不會隨著冰雪層的變化而變化。此次測定的珠峰峰頂岩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而峰頂冰雪深度3.5米。(測量隊員在珠峰峰頂豎立測量覘標。1975年測量珠峰時,覘標只具有角度測量功能,而2005年最新設計的覘標新增了專門的稜鏡,增加了測距功能。這也進一步提高了測量的精度。)高度不同為哪般?看到這裡,你一定會感覺奇怪:同一座山峰,為什麼測出的高度卻五花八門,這就要從高程和高程的測量方法說起了。¤高程測算三方法如果留意國家測繪局於2007年釋出的珠峰高度,你會發現用到了一個詞——高程。高程指的是某點沿鉛垂線方向到絕對基面的距離。高程是測繪中的常用詞,通俗的理解就是海拔高度。測量高程常用的方法有3種: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和氣壓高程測量。水準測量是用水準儀和水準尺測定地面上兩點間高差的方法。其測量精度較高,所以是高程測量中最主要的方法,不過也存在儀器和觀測的誤差。三角高程測量是確定兩點間高差的簡便方法,不受地形條件限制,傳遞高程迅速,但精度低於水準測量。氣壓高程測量是根據大氣壓力隨高度變化的規律,用氣壓計測定兩點的氣壓差,推算高程的方法。雖然簡便,但精度低於前兩者。¤高科技應用近真相1975年,我國測量珠峰高度時,綜合運用了上述三個方法。此後,中國人、美國人和日本人又多次測量珠峰高度,並將鐳射反射三稜鏡帶到峰頂,利用鐳射光束在兩點間往返所需的時間測距。後來又將GPS引入珠峰高度測量中。透過GPS得出地面點在區域性座標系中的大地高,然後將其轉化為此點的高程。由於測量結果可以達到厘米級精度,加之操作簡便、儀器體積小便於攜帶、可全天候操作等優點,GPS正在成為高程測量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上述方法各自的優缺點,成為珠峰測量高度不同的一大原因。一山數高,正常!其實,高程基準面、雪的厚度等也會成為影響測量高度的因素。¤起算點有差別之所以會有這麼多資料,與各國確定不同的高程基準面也有一定關係。一個國家或地區,必須確定一個統一的高程基準面,以便確定某山或某物的高度。我國的高程基準面位於青島觀象山。它由1個原點5個附點構成水準原點網。在“1985國家高程基準”中水準原點的高程為72.2604米。這是國家根據1952-1979年的青島驗潮觀測值,組合了10個19年的驗潮觀測值,求得黃海海水的平均高度,為零點的起算高程,是國家高程控制的起算點。地球海平面存在高低差別,以我國珠峰高程起算面與印度洋海平面為例比較,兩者就存在20厘米左右的差距。因此,採用不同的基準面,得出的山高必然不同了。¤雪究竟有多厚?珠峰峰頂終年積雪,雪的厚度也會影響其高度。珠峰峰頂冰雪層究竟有多厚?專家眾說紛紜。1975年我國科學家測量珠峰峰頂的雪深是0.92米,但義大利登山隊用測杆觀測到的資料是2.5米,2005年,我國科學家再測珠峰時的雪厚是3.5米。有學者認為珠峰頂部冰雪厚度很可能在10米到幾十米之間。要想確切得知冰雪厚度,就需要將雷達放置在冰雪層上,向下發射電波,就可以檢測出確切厚度了。但由於條件限制,從來沒人將雷達背上珠峰峰頂進行測量。而且,隨著季節變化,珠峰頂部的冰雪層厚度也會有1米到2米的變化,這就意味著不同季節測量珠峰高度,得出的資料可能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有專家指出,高山測量技術發展到今天,測量珠峰的關鍵已經集中在峰頂冰雪層的厚度問題,只有攻克這個難關才能有質的飛躍。五花八門的珠峰高度除了印度於1852年和1954年測量出的珠峰高度,世界各國的地理學者都對珠峰高度充滿了好奇,測量出的資料也是五花八門。¤精度最差的測量1987年3月,美國天文學家喬治?沃爾斯坦教授從衛星傳遞的資訊測出喬戈裡峰高為8859米,比珠峰還要高出11米。不過同年晚些時候,在義大利人阿迪託?德希奧領導下,採用GPS分別求得珠峰正高8872米,喬戈裡峰正高8616米。雖然德希奧再次確認了珠峰世界第一高峰的位置,但這次測量也被稱為本世紀精度最差的測量。¤未被我國承認的高度1999年5月,美國“千禧年珠峰測量”計劃實施,中國學者作為合作方在北坡腳下給予協助,並提供部分參考資料。11月11日,計劃的總策劃人和組織實施者、美國波士頓自然博物館名譽館長布蘭德福特?沃斯本在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年會上宣佈測量結果是8850米。這個結果竟然被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接受。布蘭德福特?沃斯本強調這一結果得到了中國國家測繪局熱情的承認,但國家測繪局僅把其視為“科研成果”,並未正式承認8850米這個高度。¤曾經超過12000米2005年第四次珠峰綜合科考中,就在測量人員緊張有序地工作時,地質學家在珠峰地區採集到拉伸變形的岩石樣品。珠穆朗瑪峰在岩石結構上分為三層:珠峰層、黃帶層和北坳層。從發現的岩石樣本看,北坳層曾發生過巨大的岩石變形和地質變化。根據觀測和計算,珠峰北坳層岩石的拉伸率為150%左右,發生拉伸變形的年代大約在1300萬年前。這意味著珠峰的高度在那時可能比現在高得多,高度應該超過12000米。若想攀登珠峰需要做好哪些準備?若想攀登珠峰需要做好哪些準備?登珠峰者預備手冊“怕死的人,才能登上珠峰”曾經成功登頂珠峰的萬科總裁鬱亮表示:“只有怕死的人,才能登頂珠峰。怕死才會做好充分的準備。”體能篇:30層樓每天爬10趟在挑戰珠峰前一年,卡蘿爾透過速度、負重訓練以及瑜伽課程,將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為了登頂珠峰,陝西小夥李軍從2011年起便開始有計劃的訓練,30層樓每天來回爬10趟、隔三岔五上次太白山或以8-10公里的時速跑步兩小時等。去年3月還一個人成功登頂四姑娘山二峰,去年7月又用4個半小時成功登上位於新疆的慕士塔格峰。技巧篇:遇難者多是初學者卡蘿爾遇到過一些身體強壯的運動員,他們在各自領域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在登山時的表現卻差強人意。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必要的技巧,缺少在高海拔地區活動的經驗。珠峰不適合新手,準備過程中,卡蘿爾參加持證的高山向導開辦的課程,學習如何使用冰鎬、冰爪在岩石或冰雪坡上攀登,掌握沿繩隊伍攀登技巧等等。心理篇:忘掉山頂,只想下一個5分鐘卡蘿爾在準備攀登珠峰的時候,曾嘗試一名登山向導傳授的辦法:“忘掉山頂,只想著下一個5分鐘、下一小時該做的事,這就足夠了。”李軍表示:“我記得我們組一名隊員說過,只要能登上珠峰,怎麼樣都能成。所以即使每天都處在體能和心理崩潰的雙邊緣,我們都沒垮。”資金篇:“門票” 裝備=50萬按照《國內登山管理辦法》,需要由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發起的團隊,才能在西藏攀登5000米以上的山峰。登頂珠峰每人需繳納費用30萬元,30萬元包含攀登珠峰的註冊費用,一個多月期間的食宿開銷、運輸、協作等費用。上述30萬元的費用中並不包括任何裝備。有山友計算,從零開始完整購置一套登頂裝備,大約需人民幣20萬元。經驗篇:由低到高,逐步獲高海拔經驗若要申請攀登珠峰,必須要有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的經歷。卡蘿爾攀登了在玻利維亞、厄瓜多和阿根廷境內的數座冰峰,每座的海拔都不低於7000米。李軍在登珠峰的過程中,大約15天住在6500米高度的營地,每天就在高度7028米、7500米間反覆拉練,以適應高海拔。本報專訪5年內登頂七大洲最高峰的最年長女性——美國老太:登山時能感到自己的強大66歲的美國人卡蘿爾·馬舍特是“七大高峰俱樂部”最年長的女性成員,綽號“銀狐”。她在6歲時被診斷患上脊髓灰質炎,經過痛苦的治療後痊癒。大學畢業後,卡蘿爾作為流行病學家在猶他州衛生部工作,但50歲時的一連串打擊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她決定聽從醫生的建議,透過登山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60歲時,馬舍特開始了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征程。此後數年間,她逐一登頂了這些高峰,最終在去年3月17日征服最後一座高峰——大洋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山,圓了自己的夢,重新整理世界紀錄。日前,剛剛從珠峰大本營歸來的卡蘿爾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再次講述征服珠峰背後的故事。記者:是什麼讓你在60歲時選擇登山?卡蘿爾:到了50歲,我才認為自己正式成為一名成年人。我有一份大學教授工作,和自己愛著的人長久相戀,喜歡遠足、登山,喜歡在猶他州的家附近滑雪。但我的生活很快就被摔得粉碎,我開始絕望。只有在登山時,我才感覺到自己的強大和專注。我去南美洲學習高海拔登山技巧,發現自己還挺有天賦。經過10年的業餘登山生涯,我在60歲時開始攀登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我父親在60歲時死於第二次心臟病,我打算讓自己的60歲保持健康和活力。卡蘿爾:我從50歲時開始接受藥物治療,配合健康飲食和積極的生活方式,健康狀況開始恢復。我確實恐高,克服的辦法就是直面恐懼。我為自己發明瞭一套治療恐高症的辦法,比如緩慢地深呼吸、誦經祈禱。登山當然危險,但生活本身到處是危險,死於心臟病的人比登山殉難者多多了。記者:你離死亡最近的一次是什麼時候?卡蘿爾:最要命的一次,是我從珠穆朗瑪峰下山的途中出現了失明。我發現周圍的東西開始變得模糊,逐漸變成淡黃色。我以為這可能跟琥珀色護目鏡有關,當我伸手想摘掉眼鏡時,才發現壓根沒戴。當時我只能保持冷靜,嘗試其他辦法。比如轉過身來、倒退著下山,情況就會好些。(下山時)每次跌倒,我都想躺著不起來,我很疲倦,右肩和後背都受了傷,一度以為會死在那裡。但當時我意識到,要想活下來就必須爬起來。從峰頂回來後,我認為自己不可能再登山了,但幾個月後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本報專訪在最後一刻為救人而放棄登頂的李軍——西安小夥:十個人的夢想換條命,值!“只有我們之間才能互相理解,都是男人,怎麼會哭成那樣”、“登頂之前,我特意吃了自帶的羊肉泡饃,但兩小時後我們卻開始下撤”、“我去是為打破商業登山紀錄”、“這樣的事只有在中國隊才能發生,只有中國人才會不顧一切地救人。”5月17日,中國商業登山隊A組的7名成員成功登頂,撤退至8650米時,浙江麗水的山友夏劍峰突感不適,無法下山。緊急關頭,在珠峰垂直距離400米處等待登頂的10名B組隊員,貢獻出自己的氧氣和嚮導,艱難但成功地完成人類8650米的營救,36歲的西安小夥李軍正是B組一員。沒登頂有遺憾但不後悔記者:講講那件讓你“一舉偉大”的憾事吧,後悔嗎?李軍(不住嘆氣):登頂珠峰是我們B組十人的共同夢想,救夏劍鋒也是我們十人的共同選擇。當然有遺憾,卻不後悔,還是那句“十個人的夢想換夏大哥的命,值!”當時可以選擇不救,繼續登頂,但若因此賠上夏劍鋒的命,才是一輩子的遺憾。尤其下撤到7028米,是出事後首次見到夏劍鋒,更覺得放棄值得,那是種複雜的欣慰。“我承認,這幾日正試著讓自己想點別的事兒。”但他心裡明白夏劍鋒得救的關鍵是他自身強烈的求生欲。夏撤退到8650米時開始不適,時昏時醒。醒著時確實說了“我有三億,你們救我,我給你們一億”這是給援救的嚮導們說的,透過步話機傳到8400米的,他真的特別想活下來。據說在路上他還不斷重複,“我是一孤兒。但我來的時候向我的孩子們許諾,我一定要回去,我不能讓他們也成為孤兒。”是這些鼓勵的話才讓施救的人有勁兒救他。我受人影響,也希望影響人記者:哪些人促成了你的珠峰夢?李軍:“這個夢是逐漸明晰的。2003年,從媒體上得知王石登頂,才知道原來珠峰還能登,有了一些念頭,但珠峰離我還很遙遠;2005年,中國重測珠峰高度,我在陝西測繪局的一位朋友有幸參與,給我帶回珠峰石頭,開始覺得珠峰也不遠,敢做這個夢;2009年,蒲偉成功登頂,他實現了我的夢,我現在還記得啤酒瓶上貼滿的廣告。我嘗試接近他,併成為好友,他也是我珠峰夢永遠的導師之一,他教會我:登山必須有體能,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志。我是受了他的激勵,所以也希望激勵所有有珠峰夢的人。”>>爭議珠峰被商業化壟斷?如今,登珠峰早已不是專屬於職業探險家的運動,隨著更多業餘愛好者的加入,這已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鏈。日本一家旅遊公司開闢了挑戰珠峰另類旅遊線路,每位登山者必須沒有任何身體疾患,在登頂前必須先經歷長期高海拔訓練,每人收費700萬日元(約合42萬人民幣)。提升價格因為是稀缺資源目前商業化攀登珠峰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透過國外登山服務公司,從尼泊爾境內的南坡出發;二是經由北坡,這條線路目前只有西藏聖山探險公司有經營資質,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都來自西藏登山學校。據報道,從北坡登珠峰的“門票”高達30萬人民幣左右。聖山探險公司工作人員解釋:“首先,並不是有錢就能攀登珠峰,必須透過中國登山協會獲得攀登8000米以上高峰的許可並透過體檢,才有攀登珠峰的資格;其次,公司收取的主要是服務費,並非所謂‘門票’,包括營地、嚮導、協作等強大的服務團隊。”想要攀登的人太多,珠峰只有一座,屬於稀缺資源,提升價格是槓桿調節的一種方式。尼泊爾南坡被視為難度係數相對較低,這裡的商業登山開發也較早。有多家國際大公司進駐這個市場,互相之間存在競爭,服務和配套也相對完善。國內“北坡”處於行業壟斷的情況去年登山季,曾多次攀登過珠峰的王天漢因私自攀登珠峰,在7800餘米處被聖山公司的嚮導捆綁下山,在當時非常轟動。事後聖山探險公司證實,王天漢沒有獲得攀登至珠峰海拔7790米二號營地(攀登7000米以上的山峰必須要有國家體育總局的批覆許可,有此許可才可攀登),屬於“偷登行為”。有業餘登山者認為,國內處於行業壟斷的情況,形成了一條不可觸動的利益鏈條,存在收費價格不合理、審批時間長等問題。專業人士表示,聖山公司的處理方式確有不妥之處,王天漢的做法也存在問題:首先是他的“自由登山”不具備物資供給,基本靠“蹭”,包括用別人的帳篷及路繩等;其次,目前中國登協對於高海拔登山有明確的規定,“偷登”屬於違規行為,應當予以禁止。華商報特約記者劉璟文>>支援商業化助愛好者圓夢那麼,珠峰真的已經蛻化成了一個任人踐踏的旅遊景點了嗎?李軍從親身經歷來看,認為商業化也並非一件壞事。他首先解釋了《美國國家地理》刊登的遊客如潮的珠峰照片:“這登頂珠峰是個難度極大的活動,雖然照片看起來遊人非常多,就像國內的某個景區,但是你千萬不要以為任何人只要交了錢都可以去登頂,照片上那些人都是全球登山界的精英。”由於救援導致登頂的失敗,李軍說:“但就聖山公司對夏劍鋒的救援來看,真的是不計代價的救援。本有8000米以上不救人的國際慣例,但聖山這次共派15名嚮導參與,按8萬一趟的嚮導費算,近120萬,同時消耗60瓶氧氣,按一瓶為1萬3,總共將近200萬。所以商業化也未完全造成商業規律凌駕登山規律之上的情況。“我支援商業化,第一,商業登山還能幫助更多的人,比如幫我這種登山愛好者實現登珠峰的夢想;第二,減少登頂珠峰的風險。所以,對於僅開展了10年的商業登山,我們要給予空間、時間讓其成長,讓其機制完善。”當然即便事件親歷者李軍為我們講述整個事件後,仍有不少疑問沒能解答。比如珠峰關門時間為9個小時,A組出發登頂為17日凌晨4點,按關門時間,13點就必須撤退,不管是否成功,但A組直到21點才開始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