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5月24日發生的大事件

荷蘭人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下紐約曼哈頓

在394年前的今天,1626年5月24日(農曆1626年4月29日),荷蘭人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下紐約曼哈頓。曼哈頓(英文:Manhattan)是美國紐約市5個行政區之中人口最稠密的一個,也是最小的一個行政區。曼哈頓主要由一個島組成,並被東河、哈得孫河以及哈萊姆河包圍。曼哈頓被形容為整個美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是紐約市中央商務區所在地,世界上摩天大樓最集中的地區,彙集了世界500強中絕大部分公司的總部,也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曼哈頓的華爾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有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曼哈頓的房地產市場也是全世界最昂貴之一。然而,你可能不會相信,當年荷蘭人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下曼哈頓時,只花了24美元。這是怎麼做到的呢?事情還要回溯到300年前。1609年,英國人亨利?哈德遜(HenryHudson)受荷蘭西印度公司之託,領人探索北美洲。這年9月,他們駕著一艘小船來到北美一條河的入海口。哈德遜順河而上,看到深深的河水中游著成群結隊的大馬哈魚、鱸魚,兩岸青山依依,綠樹幽幽。後來這條河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哈德遜河”(HudsonRiver),那個入海口上的小島叫曼哈頓島(Manhattan)。哈德遜探索的地區就在今天的紐約州。哈德遜回荷蘭後,說他發現了一片富饒肥沃的土地,引起了荷蘭人對北美的極大興趣。十七世紀初的“荷蘭共和國”是荷蘭歷史上的“金色年代”。這個看上去不起眼的西歐小國,壟斷著世界貿易,控制著龐大的殖民帝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商船。荷蘭在海外的殖民地大多屬於西印度公司,北美也不例外。根據哈德遜的報告,西印度公司把哈德遜河流域的今紐約州和新澤西州的大部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稱為“新荷蘭”。從1613年起,荷蘭商人開始在曼哈頓島登陸,陸續建起一些貿易點,但基本上還處於居無定所的狀態。1625年底,“新荷蘭”的總督彼得?米紐特到任。他一上任就做了一筆歷史上最有名的房地產交易。他用一些玻璃珠子和其他商品從當地的印第安人手中買下了曼哈頓島。這些珠子和物品當時價值60盾,大約是24美元。這筆交易一直被視為精明的荷蘭商人的驕傲,但交易之所以達成卻是因為印第安人根本沒聽懂對方想幹什麼。荷蘭人要“購買”曼哈頓做商港,而印第安人腦子裡壓根就沒有買賣土地的概念,他們認為土地是公共財產,人們只能使用,不能擁有。所以,他們出賣的是使用權,也就是荷蘭人與他們分享這片土地的權利。直到荷蘭人命令印第安人搬出曼哈頓時,印第安人才鬧明白,原來“買”的意思是“佔有”不是“分享”。衝突幾乎立刻就發生了,但印第安人畢竟武器落後,最後還是荷蘭人佔了上風。荷蘭人佔了曼哈頓後,把它命名為“新阿姆斯特丹”(NewAmsterdam)。曼哈頓是天然深水港,位置適中,自然條件優越,她很快就成了商船雲集的重要港口。各國商人紛沓而至,據說在這裡可以聽到18種不同的語言。十七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英國,開始走上大國爭霸的舞臺。在擺平了西班牙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荷蘭。從1652到1674年,英荷之間進行了三次戰爭,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漸漸佔了上風。荷蘭戰敗,被迫將新阿姆斯特丹割讓給英國。當時正好是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約克公爵的生日,於是將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為新約克郡,作為送給約克公爵的禮物。這就是紐約名稱的由來。1640年代,殖民地內的小塊土地由基本的尖木樁和圍籬分隔。而後,為了有效控管來自非洲的奴隸,荷蘭的移民團建造了更堅固的柵欄。1653年,這片柵欄被強化成一座約3.65米(12英尺)高的泥土木板牆。此後,為了抵禦印地安部落、新英格蘭殖民者以及英國人,木板牆便逐漸地被擴張和強化。英國人接管紐約市後,把在曼哈頓修的那面牆拆掉,改成一條街,這就是“牆街”(WallStreet)。又把原先的一條河道填平,改成“寬街”(Broadway)。這些土得掉渣的街名到了中國的翻譯家手裡立刻來了個華麗的轉身,“牆街”變成“華爾街”,“寬街”成了“百老匯”。如今華爾街成為美國財富和經濟實力的象徵,也是美國壟斷資本的大本營和金融寡頭的代名詞。這條長度僅540米的狹窄街道兩旁有2900多家金融和外貿機構。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均設於此。“百老匯”也成了“舞臺”的同義語,每天都上演著世界各國藝術家們的才華和夢想。曼哈頓區是紐約市的精華所在紐約市位於美國東北部哈德遜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