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打擊流量劫持刑事案件
2015年5月22日(農曆2015年4月5日),百度助警方破獲全球首例打擊流量劫持刑事案件。2015年5月22日,中新網近日訊息,百度聯合重慶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DNS流量劫持案,兩名犯罪嫌疑人均為重慶電信正式職工,他們利用職務之便,透過技術手段非法劫持流量,為一己私利損害使用者利益,不到半年時間涉案金額即高達150餘萬元,給社會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據悉,涉案人員已被批准逮捕,案件也已順利透過檢察院審查,不日將移送法院正式提起公訴。如最終法院做出有罪判決,將意味著全球首次從司法層面確認“流量劫持”惡行是觸犯刑律、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據瞭解,犯罪嫌疑人唐某、施某都是重慶市電信公司職工,施某具體負責重慶電信DNS域名解析系統的管理運維工作。去年5月,唐某認識了負責對網際網路公司旗下網站進行推廣的趙某,雙方約定由唐幫趙增加網站使用者訪問流量,並按流量多少付以報酬。之後,唐邀約施透過DNS劫持的方式將重慶電信使用者正常訪問網站的請求劫持到指定的伺服器IP地址上,並透過在使用者正常訪問請求後附加推廣碼的方式,讓多家網際網路合作公司誤以為該使用者的訪問系推廣商引導,從而向相應的推廣商支付推廣報酬。至此二人被抓獲歸案時,施某、唐某共獲利150餘萬元。DNS劫持又稱域名劫持,犯罪分子透過特殊技術手段,擷取使用者的原始訪問需求,將特定網頁返回給使用者,或破壞原有正常服務以達到牟利目的。在我國,DNS劫持以強插彈窗廣告形式最為常見,而本案涉案人員藉助電信機房底層優勢,直接與其他網路公司簽訂流量交易協議牟取不當利益,在社會和行業中都造成了惡劣影響。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產業的繁榮,各大網站的流量劫持案件頻頻發生,反流量劫持現狀不容樂觀,而部分內部人員頻鑽空子,為一己私利損害使用者與公司的利益,甚至觸犯了法律。作為國內網際網路企業代表,百度一直在反流量劫持的問題上態度堅決,並對這類違法犯罪行為採取法律、技術等多維手段進行,力求保護網際網路生態安全的健康和有序發展。此次案件調查中,百度全力協助重慶警方,包括派出運營、技術相關人員向警方提供詳實的流量交易情況及技術問題解答,協助警方確定偵查方向、固定證據等。目前,涉案的兩名電信員工已被批准逮捕,案件也即將由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記者瞭解,如果本案中“流量劫持行為構成犯罪”的主張最終得到法院認可,此次重慶流量劫持案或將成為全球首例透過刑事手段打擊流量劫持惡行的成功案例,這一從刑事法律層面對流量劫持行為予以否定性評價的突破性創舉,對極大地震懾不法行為,減少乃至杜絕流量劫持都將起到積極作用。除了在司法途徑上配合有關部門調查之外,百度也努力透過技術手段來保護使用者合法權益及網路生態安全。去年12月,百度上線了免費公共DNS解析伺服器,使用者可以透過將自己的DNS設定為百度DNS來有效地降低被劫持的風險,並且獲得更加流暢的網路訪問體驗。此外,百度還於今年3月率先實現全站HTTPS安全加密,透過對傳統HTTP通道新增SSL安全套接層,將所有百度搜尋請求全部變成加密狀態,以此解決“中間者”對使用者隱私的嗅探和劫持,為網友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網路環境。有關專家指出,網際網路經濟的興起和迅猛發展,既催生了巨大的商業價值,也為網路生態安全的維繫提出了新的挑戰。透過技術手段加固網路生態安全建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想要徹底終結流量劫持亂象,推動網路新型別犯罪研究、改善中國的網路生態安全現狀是當務之急。作為網際網路企業的代表,百度此次協助司法機關推動全球首例“流量劫持行為”入罪,努力重塑網路生態秩序的行為,將對規範、促進整個網際網路生態安全下產業的良性發展產生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