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服役
2001年5月18日(農曆2001年4月26日),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服役。戴高樂號航空母艦(CharlesdeGaulleR91)是一艘隸屬於法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除了是法國目前正在操作中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外,也是法國海軍的旗艦。正式成軍於2001年5月18日,戴高樂號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其命名源自於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夏爾·戴高樂。戴高樂號不只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事實上,它是有史以來第一也是唯一一艘不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為了取代1960年代時建造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福熙號(FochR99)與其姊妹艦克里蒙梭號(ClemenceauR98),法國早在1970年代中期時就已開始規劃下一代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但戴高樂號的龍骨實際上卻是在1989年4月才在法國船舶建造局(Directiondesconstructionsnavales,DCN)位於佈雷斯特的海軍造船廠中安放起建。然而,在一開始規劃時該艦原本是被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依照法國海軍旗艦命名的傳統,命名為黎塞留號(Richelieu)以承繼二次大戰時的戰列艦黎塞留號。但在1989年實際起造時又被當時的總理、戴高樂主義派(Gaullist)的希拉剋命名為戴高樂號。2001年9.11事件爆發,為了協助美軍進行永久自由行動(OperationEnduringFreedom)掃蕩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戴高樂號與隨行的護衛艦隊首度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於12月9日到達巴基斯坦大城喀拉蚩(Karachi)南方的海域上。在美軍主導的攻擊行動中,戴高樂號上的艦載機至少進行了140次以上的偵察與轟炸任務,是該艦服役以來第一次參與作戰任務。戴高樂號於2002年3月曾進入新加坡港進行休息補給,並於7月1日時返回母港土倫(Toulon)。2007年,“戴高樂”號開始進行第一次大規模檢修,其中包括為兩個核反應堆更換燃料以及更新螺旋槳等大批裝備。2008年年底,修葺一新的航母重新出海執行任務。2009年4月,“戴高樂”號因傳動軸出現故障而再次停航維修,經過幾個月的維修,航母於11月底出海訓練。2010年10月中旬,由於驅動系統一個電櫃中的絕緣體出現故障,“戴高樂”號航母決定返回土倫港。10月30日,經過維修的戴高樂號重新出海進行訓練[1]。2011年3月20日,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從法國土倫海軍基地啟程,參與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行動[2]。2011年8月10日“戴高樂”號航母回到法國土倫(Toulon)軍港,接受為期數週的維修保養。對“戴高樂”號航母的維修將持續數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