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逝世
在25年前的今天,1995年5月8日(農曆1995年4月9日),鄧麗君猝逝於泰國清邁。1995年5月8日因氣喘病發猝逝泰國清邁,享年四十二歲,五月二十八日在國人及全球華人目送之下長眠金寶山“筠園”。人物簡介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生於臺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原籍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萬堤區大街鄉(原屬北門口鄉,北門口鄉1996年併入大街鄉)鄧臺村,是出生於臺灣的外省第二代。鄧麗君的父親鄧樞原屬河北軍團少尉,母親是山東泰安市東平縣人。49年隨國民黨部隊撤退臺灣,鄧麗君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三個兄長。至於“鄧麗君”這個名字的由來,則是由於父親鄧樞聽從袍澤建議,以“美麗的竹子”之意,為這個小女兒取名為“鄧麗筠”,但因為後來大多數人都將“筠”(音芸)字誤念成“君”,所以順口就以“鄧麗君”為藝名,她的英文名字則是“TeresaTeng(特麗莎·鄧)”。鄧麗君是在全球華人社會,亞洲影響力巨大的歌星,並贏得了“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的美譽,她更是首位登上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的華人女歌手,曾經在美加等國家巡演。1986年獲選美國《時代雜誌》世界七大女歌星,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之一,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兩項殊榮的亞洲歌手。1984-1986連續三年蟬聯日本有線大賞以及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創下雙獎三連冠記錄無人打破,她曾於1985、1986、1991三次參加日本紅白歌會。2008年,鄧麗君小姐的金曲《但願人長久》伴隨“神舟七號”飛上太空。在逝世14年後的2009年,以850多萬票的高票力壓群芳,勝過老舍,金庸,王菲,周杰倫等人,獲得中國建國60週年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網路評選榜首。謎團:鄧麗君到底是不是臺灣"間諜"?鄧麗君,一個讓人深深喜愛的名字。在任何時候大家都願意充當她的報幕人:《小村之戀》、《在水一方》、《山茶花》、《獨上西樓》、《再見,我的愛人》、《你在我夢裡》……儘管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海峽兩岸和澳門香港通俗歌星、歌后層出不窮,但是,能讓我們耳熟能詳的已經不多了,可鄧麗君依然光芒四射。正如臺灣電視公司著名主持人田文仲先生所言:鄧麗君的歌老少咸宜,從懂話的兩歲娃娃到兩百歲的老人都愛聽!神奇的鄧麗君,她濃縮了歷史,一個人完成了正常情況下好幾代人才能做完的歷史問卷。儘管多年來總有那麼一些人用所謂“靡靡之音”貶損她,可是貶來貶去更加反襯出鄧麗君的無法超越。鄧麗君的歌具有一種渾然天成的美,如高山飛瀑、潺潺溪流。倘若蘇東坡和後唐主李煜還健在的話,也必將驚異於鄧麗君對《但願人長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獨上西樓》。我們有理由相信:十年後,甚至一百年後,鄧麗君的歌依然會被我們的後輩傳唱不衰。可是,因為國民黨退役的情報少將谷正文1990年在接受臺灣媒體訪問時,說了這麼一句話:“鄧麗君在1968年申請出境過程中,被國民黨當局要求擔任“臺灣國家安全域性”的秘密情報工作人員”。祖國大陸斷然拒絕了邀請鄧麗君到大陸訪問的請求。對這事,1992年-1998年擔任中國文化部部長的劉忠德,至今仍然抱憾不已。因為後來很快發現臺灣當局說鄧麗君是國民黨特務,純粹是造謠誣衊,意在阻止鄧麗君“大陸之行”。原中國文化部部長劉忠德說,1992年他剛接任文化部長時,即想讓鄧麗君到大陸開演唱會,本身就是鄧麗君歌迷的劉忠德最近在接受《南方週末》專訪時透露:“鄧麗君一直想到大陸開演唱會,我們也準備讓她來,剛決定沒幾天,報上登則訊息,說她是參加了國民黨特務組織,這下就得等調查完了才行。調查清楚了,而鄧麗君卻在1995年5月8日,猝死於於泰國。”對於無法邀請鄧麗君到大陸開演唱會,劉宗德感慨地指出:這是我當文化部長時的最大遺憾,相信這也是鄧麗君的遺憾。基於同樣的原因,鄧麗君的原唱歌曲當時還被文化部斥為“靡靡之音”、“黃色歌曲”。但在調查清楚鄧麗君不是國民黨特務後,文化部又不諱言地指出:雖然鄧麗君的有些歌曲有不健康之處,但總的來說是好的,而且她的很多歌曲有思想、有情懷,很有思想內涵。鄧麗君的歌曲從此在祖國大陸全面解禁。對於臺灣著名歌星鄧麗君一直嚮往著到祖國大陸看看,舉辦個人巡迴演唱會未能如願,新華社香港分社也深感遺憾。讓我們回到1986年。這年春天,新華社香港分社文體部記者彭燕燕,在一位友人的家庭聚會中,遇到了鄧麗君。鄧麗君對這位新認識的朋友非常熱情,臨別時表示,她很想與新華社建立經常性的聯絡,只是希望對外界保密。在與鄧麗君交往時,香港分社發現她從不諱言對祖國大陸的嚮往。她喜歡看香港出版的《中國旅遊》,還購買了一套大型畫冊《錦繡中華》。她說:“祖國太大了,名川大川太多了,單看看那些照片,就令人陶醉。”經過這樣的談話之後,邀請她到內地演出,便成為香港分社的努力目標。不料,她對到內地演出,顯得非常興奮。她和彭燕燕單獨商量制定了一個“演出計劃”。她明確表示,不願意只出席一次晚會,唱幾支歌,而是要舉行個人演唱會。彭燕燕給她規劃的路線是:第一站北京,第二站上海,第三站西安,第四站廣州。彭燕燕說:“這樣,東西南北都照顧到了。”鄧麗君聽了很高興,表示需要做許多準備工作。所謂準備工作,包括一些技術層面的問題。當時內地的歌唱家很少舉行個人演唱會。而港臺歌星的演唱會,要有華麗的舞臺、燦爛的燈光、高水平的伴奏、高質量的音響。而這些,內地當時是不具備的。鄧麗君表示,這一切由她來籌劃。但據觀察,她在香港很少參加演藝界的活動,很少在媒體上露面,也沒有自己的公司,甚至連個經紀人也沒有。即便有公司願意為她籌劃,事先也無法保密,可能又會成為媒體的關注焦點。所以她的準備工作始終沒有落實。最後,這個“演出計劃”也就拖了下來,未能實現。鄧麗君的演出計劃拖延下來。香港分社便問她願不願意到內地作一次旅遊?她問怎麼樣才能進入內地?香港分社建議她用個假名,持中旅社的回鄉證過關,然後由彭燕燕全程陪同。鄧麗君又興奮起來了,又和彭燕燕商量“旅遊計劃”了。她提出,旅遊時間最好是在冬季,因為她想看雪。她很想在大雪紛飛之際,登上長城,一覽塞外風光。然而,她的這種頗具詩情畫意的計劃,最終也未能實現。後來她告訴我們,“另紙簽證”的辦法並不保險,她的一些到過內地的朋友,返回臺灣後都受到了審查。與鄧麗君接觸一段時間以後,新華分社由副社長喬宗淮出面,正式宴請她一次。隔了幾天,鄧麗君約我們吃飯,忽然提到要買房子的事。她說新華社各方面的關係較多,能否幫助她物色一套住宅。她說:“住在臺灣很煩,住在香港也煩,我想在內地買套房子,煩的時候就去住住。你們能不能幫我?”接著她又說:“在中國的城市中,我最喜歡蘇州,很想在那裡買套房子。”香港分社工作人員當時以為她是隨便說說的,便姑漫應之。不料過了一段時間,她忽然打電話問我,在蘇州買房子的事情有沒有訊息?這倒使香港分社為難了,就順便派人去了一趟蘇州。該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的朱局長介紹了一處地方,這是一套兩層樓的花園樓房,院子很大,但樓房非常陳舊,已近危房。朱局長說買下以後可以重新設計建造,買主開價要六萬元。香港分社工作人員畫了個草圖,帶回香港。鄧麗君開始不相信六萬元可以買到一院住宅,接著說是不是現在就把錢匯過去?1988年春,蘇州有個代表團到香港舉辦食品展覽,地點在裕華國貨公司四樓。彭燕燕打個電話問鄧麗君想不想去看看?鄧麗君一口答應。翌日,到了裕華,服務員端來了幾盤蘇州糕點。鄧麗君顯得很開心,吃了不少。離開時,裕華的餘老闆給每人送了一斤茶葉、一份糕點,其中的一份送給鄧麗君,她毫不客氣地收了下來。在走向電梯時,她忽然回過頭,又到幾位糕點師傅跟前握手致謝。這表現了鄧麗君的禮貌與素養,也顯示了她對普通勞動人民的尊重。當天晚上,鄧麗君說她想請蘇州客人吃飯,請彭燕燕代為安排。這次鄧麗君設宴在天香樓,是一家菜價很貴的酒樓。她對客人非常熱情,並宣佈說:“我現在打算在蘇州買套房子,將來我要住在那裡,每天喝龍井茶,吃你們的糕點,該有多好!”內地的改革開放,給鄧麗君帶來了新的希望。她幾乎凌亂地給自己編織了許多的夢:駐足長城,憩息水鄉,仰望故鄉明月,傾聽西部天籟,當然更多的是在億萬歌迷的掌聲中,再現風采,再鑄輝煌。她的夢並非太虛幻境,而可能是當時最正確的選擇。只是由於有一個無形的網籠罩著她,她始終無法衝破。鄧麗君的歌曲是在文革後期傳入內地的。那時大多數人家沒有錄放機,不具備聽歌帶的條件。鄧麗君的歌曲是口頭傳播的,傳播很快,特別是像《阿里山》一類的歌,不少人都會哼唱,文化部發現後,即下令禁止傳播。說鄧麗君參加過國民黨的“勞軍”活動,是反共的。粉碎“四人幫”以後,這條禁令仍未廢止。到了1984年,情況起了變化。從內地到香港的人員紛紛爭購鄧麗君的錄音帶,這說明海關已經解禁。於是,鄧麗君的歌曲像野火春風般在內地傳播開來。這只不過是關係到一位歌星的事,但人們似乎賦予它深層次的含義,把它看作是內地社會更加開放,文化上更加寬容的象徵。因而在香港引起了種種傳說。一種傳說是:有個中學生直接寫信給鄧小平,問為什麼要禁鄧麗君的歌曲?小平同志在信上批了一句話:“我也喜歡聽鄧麗君的歌。”另一傳說是:鄧小平在接見香港立法局議員鄧蓮如時說:“香港有個鄧蓮如,臺灣有個鄧麗君,我們都是本家。”這些傳說無從證實,但肯定有附會的成分。小平接見鄧蓮如等人的談話記錄我是看到的,其中並未提到鄧麗君。那時正是海外華人所稱的“小平中興”時代,小平同志在海外華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人們看來,只有具有豁達氣度與博大胸懷的鄧小平,才能為鄧麗君“正名”,才能使鄧麗君的歌曲解禁。1995年5月28日,鄧麗君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旅程。歷史點評:撇開“間諜”謠言不談,回顧鄧麗君的一生,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無庸置疑的是承前啟後、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鄧麗君作為一個藝人,能如此走紅,有這麼大成就,實在已是生榮死哀,值得大家愛戴與尊敬,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了!鄧麗君去世24年:揭秘其真正死因及歷任男友她是臺灣殿堂級歌唱家50年代的一代歌后,不朽的傳奇。她是一位在全球華人社會極具影響力的音樂家,她14歲出道,與生俱來的完美音色,極強的氣息控制,演繹出無數經典。她精通國語、粵語、閩南語、英語、日語、印尼語,唱片銷售量已超4800萬張。她與張國榮比肩,被美國CNN評選了過去五十年裡全球最知名的20位音樂家,她情路坎坷,孤獨終老,她就是鄧麗君,歌壇女神!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生於臺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父親鄧樞早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14期,母親是山東泰安市東平縣人。1949年隨國民黨部隊撤退臺灣,鄧麗君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三個兄長。至於“鄧麗君”這個名字的由來,則是由於父親鄧樞聽從袍澤建議,以“美麗的竹子”之意,為這個小女兒取名為“鄧麗筠”,但因為後來大多數人都將“筠”(音芸)字誤念成“君”,所以順口就以“鄧麗君”為藝名,她的英文名字則是“TeresaTeng(特麗莎·鄧)”來源於希臘語,是收穫的意思,與天主教中著名的修女特蕾莎同名……鄧麗君在家中排行第四,由於在她之前是三個哥哥,鄧麗君的出世使其雙親分外欣喜,她更是受母親的寵愛,無論走到哪裡,身邊總帶這鄧麗君。由於母親愛看電影,也愛聽黃梅戲、評戲等地方戲曲,因此鄧麗君自幼隨著母親耳濡目染於這些中國傳統音樂,奠定了對音樂的愛好與根基,而鄧麗君當初一鳴驚人也是其演唱的黃梅戲。從民謠到戲曲,從可愛容貌到婉轉的歌喉,1963年,李翰祥導演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在臺灣上映,引起臺灣盛極一時的黃梅調熱潮,而到了“中華電臺”順水推舟舉辦黃梅調比賽,恩師常蔭椿遂自作主張為其報名參賽。當年,鄧父對此並不十分樂意,但及至鄧麗君一路過關斬將,技壓群芳,一舉拿下據賽冠軍,從此登臺機會越來越多。1966年,金陵女中因鄧麗君不能顧及學業,要去她在讀書與唱歌之間選擇其一,因鄧父不能與當時的學校達成協議,最終鄧麗君從學校輟學,同年參加金馬獎唱片公色比賽,獲得冠軍,轉年,告別學校,加入宇宙唱片公司,以14素年齡正式出道當了歌手,鄧媽媽遂護女於左右。1967年,宇宙唱片公司發掘了15歲的鄧麗君,為她灌錄第一張黑膠唱片,也就是鄧麗君之歌第一集“鳳陽花鼓”。1969年,鄧麗君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謝謝總經理》,電影有大量的歌唱內容,都是由鄧麗君自己完成,雖然此片大賣,但她本人並不十分中意這部電影的內容。1970年,17歲的鄧麗君參加了香港工展會主辦的“白花油慈善義賣”即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義賣歷史上最年輕的“白花油義賣皇后”,隨後推出第二部電影《歌迷小姐》大獲成功,從這個,鄧麗君歌唱事業進入第一個騰飛點,從這裡,她逐漸開啟了中國香港和東南亞的華人市場。歐陽菲菲間接地成就了鄧麗君赴日演唱生涯。1973年,歐陽菲菲和從香港赴日發展的陳美齡,雙雙拿下唱片大賞,日本寶麗多唱片公司因此對其他亞洲地區的歌手開始感興趣,派出了星探,希望在香港物色一位具青春氣息、稚氣未脫的女歌手。他們在香港找了三個月,遍尋不著,一天,在東方歌劇院,唱著歌曲的年輕少女,眉宇間盡是清新,甜甜的笑容掩不住稚氣,日本星探夢寐以求的新偶像,終於出現了!星探馬上把寶麗多公司在香港的負責人鄭東漢找來,這位出色的少女歌手就是鄧麗君,《我只在乎你》鄧麗君日文版風靡全日。1971年3月25日,鄧麗君與香港明星鄭少秋在一起。鄭氏此時正因出演風流倜儻的“楚留香”而走紅香江。他曾經結婚三次,但最引人關注的是與現時仍然走紅的香港金牌主持人沈殿霞(肥肥)的非凡離異。此君與鄧麗君同臺數次,甚喜歡鄧麗君的歌,儘管此時鄧麗君僅只是小荷初露。鄧麗君與麗風唱片公司簽約金為20萬元,這就是當時鄧麗君的市場身價。1978年,鄧麗君開始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地區開拓自己的演唱事業,鄧家有女初長成,粉色的衣裙下是她纖長的身姿。就現在的美感來看,鄧麗君雖然算不上九頭身美女,但是腿型的線條,可是不輸現在的臺灣大眾情人——蕭薔的長腿,當之無愧成歌壇第一美女。1979年,正在鄧麗君的演唱事業風生水起之時,卻發生了假護照事件,這給當時的鄧麗君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甚至一時成為部分媒體的攻擊物件,無奈之下,鄧麗君黯然赴美進修日文、英文、生物及數學;4月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了演唱會,這場演唱會為首次在美加地區主辦的個人演唱會。1981年,鄧麗君一人獨獲5張金唱片獎,創了紀錄。不料在無線臺籌備的頒獎晚會上,卻演出了戲劇性的一幕。當時,無線臺安排成龍作為神秘嘉賓頒獎給鄧麗君,當天下午才由美返港的鄧麗君對此並不知曉。當然,誰也沒料到這裡面會有什麼問題。成龍拿著唱片,無線臺的吳雨就把他推上臺去。1982年1月8日至11日於香港伊利莎白體育館舉辦五場個人演唱會,場場爆滿。寶麗金錄製出版整場演唱會;在臺灣臺視錄製《千言萬語》專輯;5月開始投入古典專輯《淡淡幽情》的策劃工作;10月與林子祥及譚詠麟合作,於香港拍攝無線電視特輯;12月參加香港“歡樂滿東華”慈善晚會;推出《鄧麗君演唱會》雙唱片,面世即雙雙成為白金唱片。鄧麗君的事業進入了巔峰期。1983年,鄧麗君應邀前往美國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舉辦演唱會,成為第一個在凱撒皇宮演出的華人,她以一首《風霜伴我行》開場,《再見我的愛人》《甜蜜蜜》等很多歌曲唱醉了所有人的心,演出獲得意料之外的成功,三次謝幕,使鄧麗君激動不已,1100個位置更是增加到1500個,從此,鄧麗君走上了國際巨星的道路。同年,鄧麗君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六場個人演唱會,紀念自己出道15年,這場演唱會名字叫“10億掌聲”而六場演出,場場飽滿,創最高票房。2010年8月2日,美國CNN評選了過去五十年裡全球最知名的20位音樂家,張國榮和鄧麗君作為僅有的兩位華人歌手入選其中。鄧麗君的一生,大致有六段感情算是公開的,其中與知名動作片明星成龍的一段感情糾葛,是讀者最為津津樂道的娛樂圈大事,而最終兩人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走在一起,讓外界唏噓不已。與秦祥林最為真心,卻最終新娘成為林青霞,鄧麗君過去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她有很多次刻骨銘心的感情,而且每一次都很投入,“愛情多一點也不怕”是她對愛神經常降臨的看法。鄧麗君的初戀在18歲,物件是馬來西亞青年企業家林振發,比鄧麗君年長8歲。據稱,當時兩個人甚至都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很多人稱鄧麗君幾年後,即將成為林家媳婦,然而未料於幾年後,林振發突然傳出心臟病,就在鄧麗君趕到機場,決定飛抵新加坡的候機大廳裡,鄧麗君看到了,自己的愛人已猝逝於新加坡,當時他還不過30多歲……最初出道時,與鄧麗君傳出緋聞的是一個叫朱堅的商人,據說朱堅有相當深厚的娛樂界背景,是新加坡一家夜總會的經理,在鄧麗君的早期也給予了她許多幫助,少女鄧麗君在懵懂之中付出了真心,預備將朱作為終身的倚靠,怎奈朱堅福緣不深,1972年6月的一天,朱堅打電話給正在香港演出的鄧麗君,表示要去香港看望她,令鄧心情雀躍,但是朱堅搭乘的飛機在越南上空失事,讓滿心等候的鄧麗君人未見,已死別。而鄧麗君與70年代臺灣電影小生秦祥林的愛情也在“是”與“不是”之間徘徊著。被人抓拍到與秦同遊歐洲後,鄧麗君的爸爸連聲代她否認,只說這是一次巧遇罷了。不過關心鄧麗君的人始終要探個究竟,於是又有一張鄧麗君與秦祥林在洛杉磯的合影被公開。但鄧麗君依然沒有承認這段感情,或許是秦祥林也與林青霞有愛情的緣故,其後秦祥林與林青霞在美國訂婚,更是印證了鄧麗君當初的想法和擔心。1979年9月,鄧麗君專程由洛杉磯飛往舊金山去欣賞成龍主演的電影《殺手壕》。當時有照片顯示,成龍摟著鄧麗君,兩人看上去很幸福。成龍是功夫明星,而在唱歌方面也有成績,這其中據說就有鄧麗君的功勞。傳說他們在美國的時候,鄧麗君即將唱歌的基本功傳授給成龍。在央視“藝術人生”中成龍曾深情回憶起和鄧麗君的那段戀情,顯得十分內疚動容。他後悔自己當時就像個“暴發戶”,不懂得珍惜,現在對此非常後悔。“現在我知道錯了,當初真該好好珍惜。”與糖王郭鶴年之子郭孔丞的戀情大概是最令鄧麗君心傷的一段。先是在新加坡的邂逅,然後熟悉再有戀情,感情走得平穩而有溫度。郭孔丞在自家產業的香格里拉酒店宴請鄧麗君,向她求婚,並談論結婚的細節。據鄧麗君弟弟鄧長禧的說法,鄧與郭相識之後,郭孔丞就帶鄧麗君回家相見家中長輩。由於是著名歌星,鄧麗君一進門,即被郭家的工人圍住,興奮地索要簽名。因為郭家比較保守,郭孔丞的祖母見到鄧麗君才到家中即搶盡了風頭,很是不悅。在鄧麗君與郭孔丞談論婚禮細節的時候,郭的祖母向鄧麗君提出了三個條件:將過去的歷史交代清楚;嫁入郭家後,立即退出演藝圈;斷絕與娛樂圈朋友的交往。鄧麗君認為這些條件包含歧視,難以接受,提出退婚。於是,這場婚姻,還沒有開始就告結束。若干時日,郭家再次在香格里拉酒店大擺宴席,慶婚宴,但這次主角卻不是鄧麗君,而是另一個日本女人。80年代後期,鄧麗君漸漸告別舞臺,處於半退休的狀態,1990年,她遷移至巴黎居住。她認識了一個法國男人———小她十多歲的保羅,一個喜歡攝影的年輕人。保羅陪伴鄧麗君走到了人生的終點。這段感情或許是很純粹的一段愛情,鄧麗君從沒有想過要和保羅結婚,也許她已經明白,婚姻並非愛情的歸宿,她只想體驗這段感情的過程。據某些媒體報道,鄧麗君小姐一直身體狀況都不是很好,因為工作過度勞累,1994年冬天,鄧麗君小姐得了感冒一直沒有好,後來演變成哮喘,而且因為當時的男友保羅愛抽菸,對鄧麗君的病情更加不利。坊間更是傳聞,醫院方面並沒有對鄧麗君進行遺體解剖,因為當時鄧麗君的外籍男友保羅要求屍體完整。據知情者透露,鄧麗君小姐被送醫院的時候,臉上有明顯巴掌印,今時今日,這個巴掌的來歷依然不得而知,鄧麗君的死也成了一個世紀之謎。在鄧麗君的遺體被運回臺灣以後,一種說法引發了新一輪的媒體大戰——“間諜門”,而傳播這個訊息的是國民黨軍統的老牌特務谷正文,此人原屬戴笠領導,深得蔣介石心意,有段時間曾直接歸其領導,而最初的“間諜說”,無非是當時離開臺灣的人基本上都要接受臺灣安全部門人的詢問,那時的鄧麗君只有15歲,此說謠傳不攻自破。但卻引起不小風波。而鄧麗君的葬禮規模更是空前,有人稱,這是自蔣介石過世後最大規模的葬禮,宋楚瑜親自擔任治喪委員會的主任,包括連戰在內臺灣政界高官更是悉數來到現場默哀。"作為一個藝人,能如此走紅,有這麼大成就,實在已是生榮死哀,值得大家愛戴與尊敬,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了!"--成龍說。惟一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她走得太早了些。但"假如世上真有天堂,鄧麗君一定可以去到!"就鄧麗君的死因,成都商報記者曾獨家專訪了製作人田文仲,他是鄧麗君事業上最親密的夥伴之一,挖掘並一手推出了鄧麗君風靡數十年的“鄧氏唱腔”。他更是鄧麗君去世後為其尋找墓地的密友,他不但披露鄧麗君眾多傳奇秘聞,更作為秦祥林在美國的鄰居,披露了秦與鄧麗君的那段傾世而純粹的戀情。“我很榮幸,鄧麗君的墓地是我為她找到的。”作為鄧麗君的尋墓人,田文仲天透露說,當年鄧麗君在泰國清邁去世後,一家人為墓地犯了愁。於是田文仲找到鄧媽媽,說他的一個朋友是做墓地的,可以以1元錢新臺幣(現約合2角多人民幣)的價格“友情贈送”一塊寶地給鄧麗君。鄧媽媽大喜,過去親自挑了一塊,就是現在安樂園中的“鄧麗君墓園筠園”。另外,對於鄧麗君的死因之謎,他表示,鄧麗君去世後,他曾多次與鄧家人和其身邊密友瞭解情況,認為她因為哮喘病發作離世的說法是準確的。“當時她的法國男友保羅並不在房間中,可能是買水果或者買菸出門了,但鄧麗君平常哮喘發作時的咽喉藥噴劑在保羅身上,她病發突然,就這樣走了。”為了避嫌,田文仲當天並沒有出現在鄧麗君的葬禮現場,“我不想利用‘鄧麗君尋墓人’這個身份來為自己做什麼包裝,現在很多人動輒說自己和鄧麗君親密到什麼程度,我就看不慣,怎麼可能,鄧麗君看似一個親切自然的姑娘,但她內心是孤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