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5月7日發生的大事件

國民黨高階將領杜聿明逝世

在39年前的今天,1981年5月7日(農曆1981年4月4日),杜聿明一生最大的錯誤是什麼?。杜聿明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漢族。陝西省米脂縣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將領。杜聿明是國民黨的高階將領,1904年11月28日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裡。他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曾參加過長城抗戰、淞滬抗戰,指揮收復桂南戰略要地崑崙關,還曾率中國遠征軍入緬,配合英緬軍作戰,均取得了勝利。杜聿明作為國民黨的高階將領,一生有功也有過。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他一直受到蔣介石的重用,積極參加了蔣介石發動的反革命內戰,先後擔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東北“剿總”副司令兼冀遼熱邊司令官、徐州“剿總”副司令等要職。但在中國人民革命力量的強大攻勢下,他先後參與指揮的幾十萬國民黨軍隊,均遭到全軍覆沒的下場,他本人亦在1949年1月淮海戰役結束之際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他覺悟以後,對自己的這段歷史一直引為憾事,病危之際還深自懺悔,在所立的遺囑中寫道:“因對我國曆史發展缺乏正確認識,乃致事與願違,負疚萬分!”1959年12月4日,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釋出的特赦令,杜聿明獲得釋放。他是新中國建立以後第一批特赦釋放的國民黨戰犯之一。從此,杜聿明開始了新生。他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從而轉變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擁護者。1961年春,他被人大常委會任命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正式參加了國家機關工作。1964年11月,他被特邀為全國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委員。1978年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7歲。悼詞中這樣評價他:“他雖然走過曲折的道路,但他有光榮的後半生,為人民的革命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人民懷念他!”杜聿明被俘1965年6月杜聿明先生在辦公室杜聿明全家福杜聿明故居在杜聿明行伍生涯中不太光彩的一仗應該就是在緬甸指揮遠征軍向野人山的撤退,導致了國軍遭到毀滅性的損失。杜聿明本人也曾承認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個人年表1924年,杜聿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後追隨蔣介石。1925年春,調到宣傳隊參加東征討伐陳炯明。1926年7月加入張治中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兵團,任中尉連長。1927年四一二政變,因不明確表示反蔣,被武漢國民政府囚禁,後來他設法越獄逃到南京,透過張治中見到蔣介石,被任命為總司令部訓練處的校閱委員會中校委員。1928年夏,任南京陸軍軍官學校杭州預科大隊第2中隊中校隊長。同年冬,任新編第1師第2旅參謀主任。1929年任南京中央軍校第7期第4隊中校隊長,後任教導第2師中校營長。1932年冬,任第25師副師長。1933年秋,進入南京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進修。1936年高教班畢業,協助徐庭瑤創辦南京陸軍交輜學校,培訓指揮機械化部隊作戰的軍官。1936年10月5日授予少將軍銜。1937年任國軍第一支裝甲兵團少將團長。1938年任第兩百師師長,12月任新十一軍副軍長。1939年任第五軍軍長,以桂南會戰、崑崙關大捷聞名,後任昆明警備總司令。1942年升兼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率部入緬作戰。1944年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1945年2月20日晉升為陸軍中將,秋季率部圍攻五華山,10月迫使龍雲辭去雲南省軍事行政職務,10月26日任東北九省保安司令部司令長官。1946年任私立東北中正大學董事長。1947年8月東北九省保安司令部併入國民政府主席任東北行轅,任東北行轅副主任。1948年3月當選國大代表,6月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二兵團司令官,9月,轉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熱遼邊區司令官,11月指揮東北國軍從葫蘆島撤退,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轉回任徐州剿匪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1948年12月17日毛澤東為中原、華東兩人民解放軍司令部寫一個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廣播稿。1948年12月25日新華社釋出43名國民黨戰犯名單,杜聿明為第三十六號戰犯。1949年1月10日的淮海戰役中,最後在河南永城縣陳官莊被俘,並送至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杜聿明是唯一身兼戰犯與戰俘雙重身份的人。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特赦,在北京中朝友好公社勞動。1961年3月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1964年11月,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78年任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及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軍事組副組長。1980年發表《紀念二·二八寄語臺友》一文,呼籲在臺灣的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們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貢獻力量。1981年5月7日,因患腎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歷史點評:綜觀杜公一生,參加黃埔軍校一期,荷槍實彈,浴血東征、打倒軍閥,中年時對日抗戰,先是古北口長城各役,次為裝甲兵部隊在廣西崑崙關與日寇苦戰,緬甸戰役,協助盟軍打垮日本部隊,冒千辛萬苦,經野人山歸國。他一生流血流汗,移孝作忠。無論是誰,在那個時代,只要是敢於肩負起抗戰責任的,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