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誕辰
在180年前的今天,1840年5月7日(農曆1840年4月6日),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誕辰。柴可夫斯基一家。左一為幼年的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生於礦山工程師兼官辦冶金工廠廠長家庭。1859年畢業於彼得堡法律學校,在司法部任職。1861年入俄羅斯音樂協會音樂學習班(次年改建為彼得堡音樂學院)。1863年辭去司法部職務,獻身音樂事業。1865年畢業後,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同時積極創作,第一批作品問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資助,1877年辭去教學工作專事創作。1878-1885年間曾多次去西歐各國及美國旅行、演出。1893年6月榮獲英國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揮《第六交響曲》首次演出後不久即去世。作品反映了沙皇專制統治下的俄國廣大知識階層的苦悶心理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深切渴望;著力揭示人們的內心矛盾,充滿強烈的戲劇衝突和熾熱的感情色彩。音樂綜合了俄國民間音樂和城市浪漫曲音調,同時汲取了西歐專業音樂的成果。旋律富有個性,委婉動聽,扣人心絃。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愴)交響曲,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第一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羅科主題變奏曲》、第一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紀念偉大的藝術家》、交響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羅米歐與朱麗葉》、交響幻想曲《裡米尼的弗蘭切斯卡》、義大利隨想曲、絃樂小夜曲以及大量聲樂浪漫曲等。柴可夫斯基與親友們少年的柴可夫斯基眼睛裡流露著憂鬱和苦悶柴可夫斯基的父親和一對雙胞胎弟弟與柴可夫斯基的神情如出一轍以自殺相威脅的安東尼娜終於如願以償地嫁給了柴可夫斯基正在醞釀作曲的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的紅粉知己馮·梅克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