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之父“中本聰”身份終於揭曉
2016年5月2日(農曆2016年3月26日),比特幣之父“中本聰”身份終於揭曉原來是澳大利亞企業家。比特幣之父“中本聰”(SatoshiNakamoto)克萊格·萊特2016年5月2日,飽受爭議的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的創造者究竟是誰?這一謎底終於在今天有了答案。澳大利亞科技企業家克萊格·萊特(CraigWright)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他正是比特幣的創造者。這一訊息的宣佈也結束了人們對於比特幣之父“中本聰”(SatoshiNakamoto)真實身份的多年猜測。BBC稱,萊特透過使用屬於比特幣創始人所擁有的比特幣,從技術角度對自己創造者的身份進行了證實。報道還說,比特幣社群的重要成員也已經對萊特的身份進行了證實。報道同時還表示,除了BBC,萊特還向英國《經濟學人》以及《GQ》雜誌發去了同樣的宣告。BBC援引萊特的話說:“我是比特幣的主要創造者,但也得到了其他人的幫助。”不過,《經濟學人》對這一宣告並不完全信服。該雜誌表示:“我們的結論是,萊特先生可能是中本聰先生,但還是一些重要的問題沒有定論。事實上,究竟誰才是比特幣的創造者可能永遠存疑。”澳大利亞稅務辦公室(ATO)以及警方對於此報道尚未進行置評。去年早些時候,《連線》雜誌報道稱,萊特可能是比特幣創始人,並積累了數億美元資產。警方隨後在去年12月突襲了萊特在悉尼的住處和辦公室。當時警方表示,所有關於突擊檢查的問詢都轉由ATO回答,後者則表示由於法律保密原則,尚無法對“任何或實體的稅務問題”進行置評。關於比特幣是否應該交稅在澳大利亞引發了相當大的爭議。ATO在2014年12月裁定,從資本獲利徵稅角度來說,虛擬貨幣也應該被視為一種資產,而不是貨幣。不像傳統貨幣,比特幣不是由中央銀行發行,也沒有得到黃金等實體資產的擔保,而是透過使用者使用計算機利用日益複雜的演算法“開採”出來。比特幣專家表示,“中本聰”身份的揭曉對比特幣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被證實身份的比特幣創造者不僅對未來比特幣協議的制定發揮影響力,而且其擁有足夠多數量的比特幣還可能影響這一虛擬貨幣的價格。專門研究比特幣的人士塞爾吉奧?勒納(SergioDemianLerner)稱,作為比特幣的早期開採者,“中本聰”擁有約100萬比特幣,按現在的兌換比例,價值超過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