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三字經總計123段,當前第114段。

三字經第114段解釋

  在古代有許多出色的女能人。象東漢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辯琴聲好壞,晉朝的才女謝道韞則能出口成詩。


三字經第114段啟示

  在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人們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女孩子要讀書學藝是非常困難的,蔡文姬和謝道韞兩人都是女子,可以想見她們在當時學習是多麼不容易。


三字經第114段註釋

  蔡文姬:女,姓蔡,名琰,字文姬,漢末人,從小喜愛讀書,精於音律。謝道韞:晉朝女文學家詩才敏捷,是當時著名才女。


三字經第114段故事

  東漢的學者蔡文邕,有個能分辨琴聲的女兒蔡文姬。有一次,蔡邕在彈琴自娛時,突然一根琴絃斷了,正在一旁看書的蔡文姬便對蔡邕說:“爹,是不是第一根琴絃斷了?”蔡邕見蔡文姬並沒有回頭,竟能聽出哪根琴絃斷了,大感驚訝,新想,這可能只是巧合吧!便故意又弄斷了另一根琴絃蔡文姬又對父親說:“怎麼第四根弦也斷了呢?”蔡邕暗暗吃了一驚,這時才確信蔡文姬的確有音樂天分。謝道韞是晉朝人,有一次她的叔叔(也就是晉朝知名的宰相謝安)看見窗外正在飄著雪花,一時興起,便想考考侄子們的作詩能力。他問他們“大雪紛紛何所似”?謝道韞的哥哥謝朗回答說:“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接著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看看謝道韞,很高興小小年紀的侄女,竟能有如此的才情。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