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如抛梭,不老应不得。
花眼绽红斟酒看,药心抽绿带烟锄。
颠狂楚客歌成雪,媚赖吴娘笑是盐。
荷翻紫盖摇波面,蒲莹青刀插水湄。
烟黏薜荔龙须软,雨压芭蕉凤翅垂。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锄药顾老叟,焚香呼小青。
遗却白鸡呼喌喌。
五通本是佛家奴,身著青衣一足无。
天边有仙药,为我补三关。
世人谁不爱年长,所欲皆非保命方。
但看日及花,惟是朝可怜。
池塘已长鸡头叶,篱落初开狗脊花。
出路船为脚,供官本是奴。
一言感著热铁心,为人剑下偷青娥。
青鬓丈人不识愁。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希聖,號東齋。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杭州第一位狀元。生於唐杭州府新城縣招賢、招賢德鄉(新登縣,今富陽洞橋鎮賢德村,因民國18年(1929)劃區,建立鄉鎮制。新登縣招賢、招德兩鄉劃歸分水縣,1961年8月10日,恢復富陽縣建制。原富陽、新登兩縣行政區域和分水賢德公社原合併重置富陽縣,故有分水縣人一說)。是集詩人、道學家、臺灣澎湖的第一位民間開拓者於一身的歷史傳奇人物。
早年讀書分水五雲山、龍門等地。元和二年(807)舉進士,知貢舉太常少卿李建試之《太羹不和賦》、《早春茂雪詩》,以第13人及第。然淡於名利,不待授官,即東歸。臨行,張籍等著名文士為之賦詩餞行,傳為韻事,既歸,心慕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縣)為古十二真仙羽化之地,築室隱居,潛心修道煉丹。世稱華陽真人,俗又稱為“施狀元”。
晚年,率族人渡海避亂,至澎湖列島定居,為大陸人開發澎潮之先驅。所作《題澎湖嶼》詩:“腥噪海邊多鬼市,島夷居處無鄉里。黑皮少年學採珠,手把生犀照鹽水”,以及《感憶》詩:“暫將一葦向東溟,來往隨波總未寧。忽見浮鷗歸別塢,又看飛雁落前汀”,頗能道出其地風光。
肩吾工詩,與白居易相友善。著有《西山集》行世,《全唐詩》收錄197首。另有道教著作《西山群仙會真記》、《太白經》、《黃帝陰符經解》、《鍾呂傳道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