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静步柏影,庭虚闻塔铃。
连龛香惨淡,古榜金青荧。
山背负华殿,淮身朝广庭。
旛花龙护法,梁栋神扶倾。
缅怀开山人,天眼照废兴。
一庵檀施集,百堵神鬼惊。
支祁万古穴,石老深潭清。
坐令金仙力,镇此水府灵。
我来望春野,高阁近青冥。
白发老比丘,俯偻困逢迎。
岂无世外人,燕坐守无名。
重堂百僧会,合有菩萨行。
平生一鉢意,长岁百虑更。
狂逃不知返,胜地念浮生。
張耒(1054~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生於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歿於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歲。
他是宋神宗熙寧進士,歷任臨淮主簿、著作郎、史館檢討。哲宗紹聖初,以直龍閣知潤州。宋徽宗初,召為太常少卿。蘇門四學士之一。“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中辭世最晚而受唐音影響最深的作家。詩學白居易、張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詞流傳很少,語言香濃婉約,風格與柳永、秦觀相近。代表作有《少年遊》、《風流子》等。《少年遊》寫閨情離思,那嬌羞少女的情態躍然紙上,讓人羨煞愛煞,那份溫情美妙真是有點“濃得化不開”。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詞有《柯山詩餘》,趙萬里輯本。後被指為元佑黨人,數遭貶謫,晚居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