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送李泰伯歸建昌

推天以知命,自古岂不然。

桓魋及臧仓,尝毁圣与贤。

後人何蹈之,其事实好还。

君居麻源谷,学礼如郑玄。

声名久已大,籍籍四海传。

昨因丞相举,便谓升云烟。

朅来太学馆,食贫向三年。

忽怀枌榆下,归思独绵绵。

得告许暂注,落莫求楚船。

捋髯沧江上,仰看饥飞鸢。

谁识鵷雏志,闲诵庄叟篇。

喜问里中儿,重到旧林泉。

洗荡俗尘垢,焚烈跨马鞯。

不向世路去,徒取愁肠煎。

鸡豚粗可养,禾黍亦足田。

不惭莎衣虫,以叶自包缠。

及其饱满时,曷异冠貂蝉。

君意我强写,虽慕何由缘。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送李密學赴亳州
詩文作者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

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堯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

2922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