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贈申孝子世寧

六月烈日日正中,时有叛将号群兇。

平人血染大溪浪,比屋焰照鹅湖峰。

白刃纷纷避行路,六合茫茫何处去。

妻见夫亡不敢啼,母弃儿奔那忍顾。

药市申公鬓有霜,卧病经时不下床。

平生未省见兵革,出门正尔逢豺狼。

豺狼满市如流水,追索金缯心未已。

可怜累世积阴功,今日将为兵死鬼。

世宁孝行何高高,慨慷性命轻鸿毛。

尔时自欲赴黄壤,欣然延颈迎霜刀。

至孝感兮天地动,白日无光百川涌。

三刀不死古今稀,一命自有神灵拥。

群贤激赏争作歌,要使汝名长不磨。

何时上书达天听,诏加旌赏高嵯峨。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書停雲壁
詩文作者
辛棄疾
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970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