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省切星斗,沉沉严燕房。
秋风茂陵孙,种菊烂生光。
天晴蝴蝶飞,上下舞双黄。
刘郎才笔豪,移榻吟在傍。
日晚吏已散,残景上粉墙。
有酒无饮伴,掇英襟裾香。
还思陶渊明,弃官归柴桑。
东篱独此物,盈把恨无觞。
赖有白衣来,好事遗壶浆。
适意各一时,岂乏同舍郎。
华省切星斗,沉沉严燕房。
秋风茂陵孙,种菊烂生光。
天晴蝴蝶飞,上下舞双黄。
刘郎才笔豪,移榻吟在傍。
日晚吏已散,残景上粉墙。
有酒无饮伴,掇英襟裾香。
还思陶渊明,弃官归柴桑。
东篱独此物,盈把恨无觞。
赖有白衣来,好事遗壶浆。
适意各一时,岂乏同舍郎。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
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堯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