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重送楊明叔

君将会稽去,旧迹可以嬉。

予因状其美,赠子临路岐。

子不以为乐,但愿有以规。

噫吾岂无说,畏子未及裨。

既求不语子,吾曷忍子欺。

前年子渡淮,夜泊洪泽湄。

有鬼称使者,来告风波期。

子时再拜谢,乃被邻船嗤。

逡巡鬼复至,复附船家儿。

怒彼慢嗤士,明当使惊危。

船儿傍舷回,走若一足夔。

翌日各解舟,出浦风动旗。

子独乘安流,彼受横浪吹。

此事非子传,焉得他人知。

昨逢令弟蕴,备述果不疑。

越俗素重鬼,慎勿启其私。

子口有仁义,子腹有书诗。

子尝谈王道,怪语固未宜。

近闻苏才翁,问子辟者谁。

得非外戚侯,子怒已竖眉。

今我傥得罪,甘与苏同之。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中秋月下懷永叔
下一篇詩文: 舟次山陽呈王宗說寺丞
詩文作者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

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堯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

2922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