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
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沈入海底。
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
拊膺当问谁,憔悴监中鬼。
1、霍松林.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89-90
2、鬱賢皓.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第四卷 宋遼金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13
慶曆四年(1044),梅堯臣自湖州入汴京,舟行途中,妻子謝氏不幸病故,給詩人精神上以沉重打擊:“結髮為夫婦,於今十七年。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悼亡》)禍不單行,不久,次子十十(乳名)也亡故。眼看賢妻愛子接連去世,詩人不勝悲痛。《書哀》就是在這種境況中寫成的。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
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堯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