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降丰泽。
百卉挺葳蕤。
凉风撤蒸暑。
清云却炎晖。
高会君子堂。
并坐荫华榱。
嘉肴充圆方。
旨酒盈金罍。
管弦发徽音。
曲度清且悲。
合坐同所乐。
但愬杯行迟。
常闻诗人语。
不醉且无归。
今日不极欢。
含情欲待谁。
见眷良不翅。
守分岂能违。
古人有遗言。
君子福所绥。
愿我贤主人。
与天享巍巍。
克符周公业。
奕世不可追。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龔曾孫、司空王暢之孫。
少有才名,為著名學者蔡邕所賞識。初平二年(192年),因關中騷亂,前往荊州依靠劉表,客居荊州十餘年,有志不伸,心懷頗鬱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荊州,不久,劉表病逝,其子劉琮舉州投降,王粲也歸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賴,賜爵關內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國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隨曹操南征孫權,於北還途中病逝,終年四十一歲。
王粲善屬文,其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又與曹植並稱“曹王”。著《英雄記》,《三國志·王粲傳》記王粲著詩、賦、論、議近60篇,《隋書·經籍志》著錄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張溥輯有《王侍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