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西江月·寶髻鬆鬆挽就

思念詩 婉約詩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盆蘭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挽了一個鬆鬆的雲髻,敷上了淡淡的脂粉。青煙翠霧般的羅衣,籠罩著她輕盈的身體。她的舞姿就像那飛絮、遊絲,飄忽不定。
此番相見後相思更甚,不如不見,多情不如無情。笙歌散後,醉酒初醒,只見深深庭院中斜月高掛,寂靜無聲。

註釋
西江月:詞牌名。
寶髻:婦女頭上帶有珍貴飾品的髮髻。
鉛華:鉛粉、脂粉。
輕盈:形容女子的儀態美。
爭如:怎如、倒不如。

參考資料:

1、陸林編注 .宋詞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 :48-49 .

2、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鑑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237 .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宋王朝對於文臣,在物質上是特加優遇的,“恩逮及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趙翼《二十ニ史札記》)他們俸祿之優厚,生活之豐裕,為前代所未有。做官的大都家有“家妓”,官有“官妓”(地方妓聚居於樂營,或稱“營),他們經常徵逐於絲竹管絃之間,這種生活環境就成了豔詞滋蔓的溫床,只有十足的偽道學家才矢口不談男女之事。司馬並不是這種人,他有時喜歡開個小玩笑。從詞意看,是司馬光看到一位舞妓,寫下這首詞。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此詞是一首豔情詞,寫抒情主人公對在宴會上所遇舞女的愛情。上片寫其人其境,營造出惝恍飄忽,撲朔迷離的意境;下片寫自己的感受,性靈流露,雅而不俗,餘味深長。全詞造句自然,意不晦澀,語不雕琢,隨手寫來,妥貼停勻,足見作者的學識之厚與感情之富。

  司馬光不以詞作著名。然而,北宋詞風甚盛之時,一些名臣如韓縝、韓琦、范仲淹都能事業之餘寫出很好的詞,司馬光也不例外。他的詞作不多,遺留下來的只有三首,多系風情之作。其詞不加虛飾,直抒胸臆,繼承了“國風好色”、“《小雅》怨悱”的優良傳統。此詞中的“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即是寫情的佳句。這說明,司馬光並非假道學,而能表達真率的感情。

  上片寫宴會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寫對她的戀情,開頭兩句,寫出這個姑娘不同尋常:她並不濃妝豔抹,刻意修飾,只是鬆鬆地換成了一個雲髻,薄薄地搽了點鉛粉。次兩句寫出她的舞姿:青煙翠霧般的羅衣,籠罩著她的輕盈的體態,像柳絮遊絲那樣和柔纖麗而飄忽無定。

  下闋的頭兩句陡然轉到對這個姑娘的情上來:“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上句謂見後反惹相思,不如當時不見;下句謂人還是無情的好,無情即不會為情而痛苦。以理語反襯出這位姑娘色藝之可愛,惹人情思。最後兩句寫席散酒醒之後的追思與悵惘。

  這首小令只幅之內把驚豔、鍾情到追念的全過程都反映出來,而又能含蓄不盡,給人們留下想象的餘地,寫法別緻。它不從正面描寫那個姑娘長得多麼美,只是從髮髻上、臉粉上,略加點染就勾勒出一個淡雅絕俗的美人形象;然後又體態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飛絮遊絲無定”,連用兩個比喻把她的輕歌曼舞的神態表現出來。而這首詞寫得最精彩的還是歇拍兩句。當他即席動情之後,從醉中醒了過來,又月斜人靜的時候,種種複雜的感受都盡括“深院月斜人靜”這一景語中,達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

  從結構上說,詞的上片寫其人其境,營造出惝恍飄忽,撲朔迷離的意境,下片寫自己的感受,性靈流露,雅而不俗,餘味深長。全詞造句自然,意不晦澀,語不雕琢,隨手寫來,妥貼停勻,足見司馬光作詞雖為餘技,卻也顯示出學識之厚與感情之富。

參考資料:
1、李廷先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509-510 .
展開↧
簡析 補充糾錯
  《西江月·寶髻鬆鬆挽就》是一首豔情詞,描寫詞人對在宴會上所遇舞女的愛情。上片寫其人其境,營造出惝恍飄忽、撲朔迷離的意境;下片寫他的感受,性靈流露、雅而不俗,餘味深長。全詞造句自然,意不晦澀,語不雕琢,隨手寫來,妥貼停勻,足見詞人學識之深厚與感情之豐富。
展開↧
詩文作者
司馬光
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1257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