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江南春懷
下一篇詩文: 贈內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美麗的山東女郎啊,窗下種植了一株世上罕見的海石榴。
即使是映照綠水的珊瑚也沒有石榴的綠葉滋潤。
海石榴散發的清香隨風飄灑,黃昏時候鳥兒紛紛回到樹上的巢穴。
我願意變為海石榴樹上那朝向東南的枝條,低低地垂下,時時牽拂你的繡花衣裙。
唉!沒有機會與你一起共攀同折花枝,只好伸長脖子看望你閨房描金的門窗。

註釋
⑴《太平廣記》:新羅多海紅並海石榴。唐贊皇李德裕言:花名中帶“海”者,悉從海東來。
⑵潘岳《安石榴賦》:“似長離之棲鄧林,若珊瑚之映綠水。”
⑶《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清商隨風發。”
⑷潘岳詩:“引領望京室。”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排金扉而北入。”張銑注:“扉,門扉也。”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此詩於開元二十五年(737)所作,可參考詹鍈先生《李白詩文系年》。蕭士贇《分類補註李大白詩》認為此詩為“君子在野,思見君子盡心事之”之作。從詩本身來看,當為一首詠物之作。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0-921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茜紗窗下,魯女同海榴同時出現。一個是富有生命,富有情感美麗迷人的少女,一個是花朵乍開,明豔照人的植物,這一“花面交相映”的情景,構成這幅東窗海石榴圖軸的最美的部分。“稀”,既指海榴,也指魯女,在作者的心目中,他們二者都是世上稀有之物。

  “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海石榴之所以是世間所稀之物,是因為它有倒映著綠水的像珊瑚一樣明豔的花朵,它有任何東西所不能與之相比的光輝,它有隨風散發的醉人的清香。同樣,這兩句也包含著讚美魯女的內容。紅花綠水,相互映襯,構成這幅畫的基本色調,也充分體現了這幅畫的色彩美。

  “清香隨風發,落日好鳥歸”。前兩句讚美石榴花的色澤,這兩句突出石榴花的清香。花紅香清,進一步說明了海榴的世所稀。“願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出於對海石榴的喜愛,特別是出於對魯女的愛戀。作者不惜讓自己變成東南向的石榴枝,去拂動魯女的羅衣。可見,這愛是十分強烈的,這痴情是十分濃郁的!

  可惜的是“無由共攀折,引領望金扉。”當作者要化作東南枝的夢破滅後,他多想走過去同魯女一起共同攀折石榴花枝,可是“男女授受不親”的信條阻止了他,雙方既不相識,又不曾有片言隻語的交談這一事實,又熄滅了他心頭的那一把痴情的火,二人僅僅是陌路相逢,作者內心的衷曲難以表露。

  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作者只能伸長脖子痴痴地望著那近在咫尺卻又似乎遠在千里的金扉而惆帳,而愁思。詩的最後兩句是作者內心的獨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表達出作者的情感是強烈的、真摯的,同時又是微妙、細膩的。

參考資料:
1、葛世奇 楊春鼎編.歷代詠花詩詞三百首譯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300-301
展開↧
詩文作者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1051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