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1、黃鈞,龍華,張鐵燕等校. 全唐詩 3[M]. 長沙:嶽麓書社, 1998:239.
2、(唐)杜甫著;袁慧光編注. 杜甫湘中詩集註[M]. 長沙:嶽麓書社, 2010:23-24.
3、方祖雄選注. 岳陽樓詩詞選[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56.
4、張志烈主編. 杜詩全集 今注本 第4卷[M]. 成都:天地出版社, 1999:2198.
5、孫潛著. 杜詩全譯 4[M].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2021:1998.
1、張志烈主編. 杜詩全集 今注本 第4卷[M]. 成都:天地出版社, 1999:2198.
2、《詩意常德·舊體詩卷》編輯部編著. 詩意常德[M]. 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8:130.
1、方祖雄選注. 岳陽樓詩詞選[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56.
2、範鳳馳著. 新選唐詩[M]. 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4:244-245.
3、《詩意常德·舊體詩卷》編輯部編著. 詩意常德[M]. 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8:13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