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於海娣 等 .唐詩鑑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150-151 .
2、蕭滌非 .杜甫詩選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 :4-5 .
1、海兵.杜甫詩全集詳註: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3
2、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50-151
3、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4-5
1、黃寶華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421-422
2、平慧善、江涓.中學生古詩文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30
3、陳新璋.唐宋詠物詩賞鑑.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159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