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承沈八丈東美徐膳部員外,阻雨未遂馳賀,奉

今日西京掾,多除内省郎。通家惟沈氏,谒帝似冯唐。

诗律群公问,儒门旧史长。清秋便寓直,列宿顿辉光。

未暇申宴慰,含情空激扬。司存何所比,膳部默凄伤。

贫贱人事略,经过霖潦妨。礼同诸父长,恩岂布衣忘。

天路牵骐骥,云台引栋梁。徒怀贡公喜,飒飒鬓毛苍。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渼陂行
下一篇詩文: 塞蘆子
詩文作者
杜甫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1219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