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入若耶溪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江畔老人愁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輕便的小船駛去多麼迅速,轉眼間便到達雲林之境。
我時而站起,時而坐下,與魚鳥為伴,感受著山水的搖曳影子。
岩石中迴響著自然的應答,溪水中流淌的言語更顯寧靜。
周圍的一切都顯得如此幽靜,我停下船來欣賞這餘下的景色。

註釋
輕舟:指輕便的小船。
雲林境:指雲霧繚繞的林木之地,通常用來形容幽靜的山水景色。
魚鳥間:指詩人身處魚遊鳥鳴的自然環境中。
溪裡言:溪流流淌的聲音,彷彿在低語。
彌靜:更顯靜謐。
停橈:停船,橈是撐船用的工具。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詩人在這首詩中之所以著意渲染若耶溪水色的清澈和環境的幽靜,正是為了寄託詩人喜清厭濁、好靜惡鬧的情懷。

  一、二句,敘寫作者乘著小船進入若耶溪。“輕”、“去何疾”和“已到”這幾個字,傳達出詩人由於舟行迅疾、將入佳境而激起的歡快、驚喜之情。三、四句,描寫詩人到達雲門山下,在清澈如鏡的溪水上輕輕蕩槳,暢遊山水風光的情景。但詩人並沒有正面描寫溪兩岸的青山、綠樹、溪花、幽草,甚至也沒有寫雲門山和雲門寺;而是著意抒寫自己同美妙大自然的感應與融合。“起坐魚鳥間”一句,是寫自己在船上欣喜地忽起忽坐,時而仰望碧空翔鳥,時而俯視清溪游魚;“動搖山水影”一句,則描寫自己天真地用船槳拍擊溪水,看青山的倒影在水中動搖、變幻。這兩句詩,表現了詩人的身心無拘無羈,與魚鳥遊翔,與山水嬉戲,完全與美妙的大自然契合無間。這兩句著重寫動態,從魚鳥、山水和詩人自己的活動中表現一種“空靈”的境界,既清澈、空明,又靈動、有情趣。

  五、六兩句,著意渲染清溪的幽靜。但詩人並未把它寫成一片死寂,而是以聲音反襯寂靜。詩人諦聽著溪岸山岩中發出的各種聲音,並且饒有興致地期待著山岩自己的回聲。同時,他還感覺到在這清溪裡說話,儘管暫時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靜;但話聲一停,環境越發顯得清靜。環境如此幽靜,使詩人深深感嘆“事事令人幽”。此時,即將沒入西天的夕陽,將一束淡淡的光輝灑落在這縹碧澄清的溪水上,詩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船槳,面對著夕陽,讓全身沐浴在殘餘的陽光之中。詩到這裡,戛然而止。但這一束射到溪中的夕陽光,卻使這蜿蜒曲折的若耶溪,一路上都穿行在林廕庇天的山崖之間的清靜幽深境界如在眼前了。
展開↧
簡析 補充糾錯
  《入若耶溪》是南朝梁王籍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寫詩人泛舟若耶溪的所見所聞,並寓含長久羈留他鄉的思歸之念。詩開頭兩句寫詩人乘小船入溪遊玩,三四句寫眺望遠山時所見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動顯靜的手法來渲染山林的幽靜,最後兩句寫詩人面對林泉美景,不禁厭倦宦遊,產生歸隱之意。全詩因景啟情而抒懷,十分自然和諧。此詩文辭清婉,音律諧美,創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藝術境界
展開↧
詩文作者
崔顥
崔顥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勳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歎。《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黃鶴樓》。

42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