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送柳子玉

柳侯白首郎,风格终近古。

旧游日零落,新辈谁与伍。

人情逐时好,变化无定主。

试看近时人,相教蹈规矩。

行身剧孔孟,称道皆舜禹。

但求免讥评,岂顾愁肺腑。

坐令不羁士,举足遭网罟。

缅怀我生初,遗俗尚目睹。

中庸虽已亡,比近则犹愈。

老成慎趋好,后生守淳鲁。

岂效相谩欺,炫牛沽马脯。

过恶酒色间,可罪非可恶。

譬如嵇与阮,心迹岂深蠹。

京师逢柳侯,往事能历数。

叹息子美贤,相与实旧故。

至今存篇章,醉墨龙蛇舞。

斯人今苟在,亦恐终囚虏。

惜哉时论隘,安置失处所。

一麾寄河壖,垂老幸有土。

世俗安足论,且尽杯中醑。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遊淨因院寄璉禪師
下一篇詩文: 次韻任遵聖見寄
詩文作者
蘇轍
蘇轍

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此後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宋哲宗即位後,獲召入朝,歷官右司諫、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因上書勸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職知汝州。此後連貶數處。蔡京掌權時,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築室於許州。

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去世,年七十四,追復端明殿學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諡“文定”。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2118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