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經漂母墓

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

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

渚蘋行客荐,山木杜鹃愁。

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

補充糾錯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從前韓信為感念一頓飯而報恩,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
古時留下的漂母的墳墓打柴人還能認出,楚地的江河從前朝一直流到如今。
小洲上的蘋草成為行旅之人的草蓆,山林中樹木上的杜鵑發出聲聲悲啼。
春草一片碧綠長得十分繁盛,我到此重遊舊地。

註釋
漂母:在水邊漂洗衣物的老婦。漢代淮陰侯韓信年輕時家貧,在城下釣魚,有一個漂母看到韓信餓了就給他飯吃,一直給了幾十天,後來韓信作了楚王,召見漂母,賞賜她千金。漂母死後葬在楚都下邳,在今江蘇邳縣東。
昔賢:指韓信。
楚:戰國時楚國,其後期已轄有江浙一帶。
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蘋(pín):多年生水生蕨類植物,四片小葉,像“田一字,也叫“田字草”。
薦:草蓆子。
杜鵑:鳥名,一名子規、催歸,傳說其啼鳴出血。
茫茫:茂盛的樣子。

參考資料:
1、楊佐義主編.全唐詩精品譯註匯典 (上):長春出版社,1994年01月:第960-961頁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途經漂母墓,有感古人“一飯千金”“知恩必報”的事蹟,題詠留詩以紀念。

參考資料:

1、張秉戍 選評.元明清詞.北京:文津出版社,2019:96-98

2、錢仲聯 等.元明清詞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276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是一首詠懷古蹟的詩。是人因經漂母墓而詠漂母事。

  第一句“昔賢懷一飯,茲事已千秋”,詩人的潛臺詞是說,雖然事過千年,但是漂母的精神卻長留天壤。

  第二句“古墓樵人識,前朝楚水流”,出句實寫,對句虛寫,相得益彰。

  第三句的“渚蘋行客薦”,是說詩人只是“經”,無法備祭品,只有以“渚蘋”代之。“山木杜鵑愁”,就是為了渲染一種悲涼的氣氛。這一聯如同上聯,虛實相間,頗見空靈。

  第四句“春草茫茫綠,王孫舊此遊”,這兩句語意雙關:一是指漢時韓信封王后回到家鄉報恩。《史記》:“(漂母)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二是指詩人自己遊歷此地,套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是春草又綠了,但是韓信這位“王孫”,卻永遠不會再來依食了。在詩人看來,“王孫漂母各英雄”,現在漂母尚得善終,尚有墓在,而韓信卻落了個“兔死狗烹”的下場。至此,詩人給後人留下無窮的感嘆。

參考資料:
1、錢仲聯 等.元明清詞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276
展開↧
詩文作者
劉長卿
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各名家說法相差甚遠,爭議十分激烈,一般認為生於公元709-725年間,逝於786-790年年間。劉長卿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騷壇秘語》有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校教材。

529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