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臨江王節士歌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吴云寒,燕鸿苦。风

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

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棲賢寺
下一篇詩文: 擬古其九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洞庭湖的秋天,白浪連天,樹木葉落稀疏,北方的鴻雁開始飛入吳地。
吳雲寒凍,鴻雁號苦。
北風呼嘯,鴻雁夜宿瀟湘沙浦,王節士悲秋淚如雨飛。
白日正在天心,照耀宇宙,照亮了你對明主的忠誠之心。
壯士憤慨不已,雄風頓時橫生。
怎樣才能手揮倚天劍,跨海斬除長鯨?

註釋
《漢書·藝文志·雜賦》錄《臨江王及愁思節士歌詩》四篇。南朝陸厥作《臨江王節士歌》。清王琦認為是對上題的誤合,李白沿襲了這個誤合。
“節士”句:節士,有節操之士。《淮南子·繆稱》: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全句謂節士悲秋,淚流如雨。
雄風:強勁之風。
倚天劍:極言劍之長。宋玉《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耿倚天外。
長鯨:指巨寇。唐劉知幾《史通·敘事》:論逆臣則呼為問鼎,稱巨寇則目以長鯨。

參考資料:
1、《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頁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詔來到京城長安。 他本想能夠施展才能,有所作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詞臣,並不重用;李白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得罪京城權貴,受到排擠,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後,與杜甫、 高適遊山東,在兗州話別,臨行作本詩。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也許是因為李白喜歡皎潔的緣故,他的詩裡使用最多的色彩詞就是“白”。在他的富有創造性的筆下,幾乎什麼都可以成為白的。“白玉”“白石”“白雲”“白雪”“白霜”“白浪”“白日”“白鷗”,自不待言;“洞庭白波木葉稀,燕鴻始入吳雲飛。”(《臨江王節士歌》)李白就這樣用他的詩筆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天地。把燕鴻比喻自己,白波比喻皎潔,蘊含不與別人同流合汙之意。

  “吳雲寒,燕鴻苦”,雖說吳雲寒凍,鴻燕號苦。實則暗寓仕途不通,得罪京城權貴而遭排擠,暗暗叫苦之意。

  “風號沙宿瀟湘浦,節士悲秋淚如雨”,描繪出一幅節士悲秋、淚流如雨的淒冷景色圖。

  “白日當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壯士憤,雄風生。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該詩以“跨海斬長鯨”一句將臨江節士的威猛與豪邁刻畫得淋漓盡致。

  整體來看,此詩寫節士悲秋,激情遞發,思欲報國。前六句寫肅殺之秋景及節士悲秋。“白日”以下六句寫節士因悲秋而思欲報國。“白日當天心,照之可以報明主”,意謂報國之心,白日可鑑。後四句寫節士發奮報國,立志滅敵。
展開↧
詩文作者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1051 篇詩文